1950年,丁佑君被土匪轮番侵犯一整夜。随后,敌人又扒光她的衣服,给她灌辣椒水、狠狠地抽打,最终,宁死不屈的丁佑君被残忍杀害,尸体被饿狼吞噬…… 1950年9月的西昌,山风还带着凉意,20岁的丁佑君背着简单的行李,走进盐中区裕隆乡——她或许没想到,这片刚解放的土地,会成为她生命的终点。 当时西昌局势未稳,国民党土匪残部潜伏在山林,征粮工作既要安抚百姓,又要防备土匪偷袭,年轻的她却没丝毫退缩,住在副区长王正中家; 计划第二天就召开群众会,可谁也没料到,深夜的一场突袭,会将她推向极致的残酷与壮烈。 土匪闯进屋子时,丁佑君刚整理完当天的征粮记录。没等她反应,绳索就缠上了她的手脚,嘴被布条堵住,只能发出模糊的反抗声。 那是9月18日,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屈辱日子,如今又成了她遭遇劫难的开端。 土匪把她押进山林,不给饭吃、不让睡觉,昏暗的山洞里,土匪拿着刀逼问她“粮食藏在哪”“区委驻地在哪”“区武装负责人是谁”,可得到的只有她沉默的抵抗。 她清楚,这些信息关系到其他干部和百姓的安全,哪怕受再多苦,也绝不能说。 当土匪发现硬逼没用,就用更卑劣的手段折磨她:剥掉她的衣服,押着她在村里游街,沿途嘶吼着“大家看共产党的女干部”,想以此摧毁她的尊严,震慑百姓。 可丁佑君却挣脱了土匪的控制,站在街头大声喊:“我不是土匪!不是坏人!我是来帮老百姓分粮食、过好日子的!土匪长不了!解放军很快就会来!” 她的声音嘶哑却坚定,不少村民躲在门后偷偷抹泪,有人记住了她脸上的伤痕、背上的鞭痕,也记住了这个年轻女干部的骨气。 土匪把她带到盐中区区公所前时,碉楼里的解放军正与土匪对峙。土匪以为抓了丁佑君就能逼解放军投降,把她推到最前面,威胁她“喊话劝降”。 丁佑君看着碉楼里熟悉的战友,不仅没说一句劝降的话,反而用尽全身力气喊:“同志们!坚持住!援军快到了!不要向土匪低头!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土匪,枪声瞬间响起,子弹穿透了她的胸口。她倒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却还挣扎着想要爬起来,目光始终朝着碉楼的方向。 当天晚上,奄奄一息的丁佑君被土匪用布拖着,扔到了荒山里。关于她最后遭遇的细节,虽未完全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 可即便如此,她始终没向土匪透露半个字,用年轻的生命守住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第二天,解放军援军赶到,立刻展开大规模剿匪行动。战士们带着对土匪的愤怒、对丁佑君的牵挂,在山林里搜寻了三天,终于在一片树林边找到了她的遗体。 衣不蔽体、面目模糊,头发凌乱地缠在脸上,身上满是拖行和酷刑留下的伤痕。 安葬时,战士们用背篓小心翼翼地把她的遗体抬下山,轻轻放进西昌烈士陵园的墓穴,没有隆重的仪式,却有着最沉重的敬意。 1951年,中央为丁佑君颁发《革命烈士证书》,认定她为“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英雄”;1952年,西昌政府在城东为她修建专用墓地,立起纪念碑; 1958年,她的家乡乐山也为她立碑,朱德同志亲自题词:“共产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共青团员和青年好榜样”,这十六个字,是对她短暂一生最崇高的评价。 如今,在西昌烈士陵园和乐山的丁佑君烈士纪念碑前,每年清明都有人来献花——有中学老师带着学生来听她的故事,有退伍军人敬上一杯白酒,有普通百姓放下一束野花。 西昌烈士纪念馆里,还挂着她唯一的黑白照片:脸小小的,眉清目秀,眼神坚定直白,这张照片是老战士从旧报纸里裁下来的,却成了她留给世人最清晰的模样。 很多人或许不再记得“丁佑君”这个名字,她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解放初期的征粮工作中,遇到了土匪,坚守了信仰,献出了生命。 可正是这样的“普通”,才更让人动容——她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危难时刻,选择了站在百姓和信仰这边,用20岁的青春证明,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担当。 如今山河无恙,她当年守护的百姓早已过上好日子,而她的故事,也该被更多人记住: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战士,曾为这片土地拼过命。 参考信息: 《红色记忆·丁佑君:革命烈士,生于四川,英勇牺牲于西昌盐中》·共产党员网·2022-05-20
苏军究竟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曾经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上级通知说要押
【207评论】【1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