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是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至少五十年,也可能七十五年。

芸霄记史 2025-09-12 17:36:44

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目标是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至少五十年,也可能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等那一天真的赶上并超过美国,我们才能真正松一口气。 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2021—2025),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就是因为他能把几十年后的格局提前放在眼前。     五十年代的中国,工业水平几乎可以说是空白,钢铁产量少得可怜,就连造汽车都几乎摸不到门槛,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连基本的机械制造都搞不定,和当时的美国相比,差距摆在那儿,怎么可能不急?   毛主席直言这是国家的短板,他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带着全国去补齐。     其实,他老人家在1955年的人大会议上就已经讲过类似的话,那时候就提出要追赶世界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后来在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又专门强调要赶上并超过美国,那句“吐一口气”的话就是在那里说的,能看出来,这并不是随意的表态,而是他心底的真想法。     到了五十年代后期,这种思路渐渐变成全国的共识,尤其是1957年苏联喊出要十五年超过美国,这让毛主席觉得,我们也得把目标定得更明确。   他很快提出中国要十五年追上英国,二十年超过美国,到了1958年,他甚至把这个目标进一步细化,把钢铁产量提到一个直白的数字,还要求飞机、大炮、汽车、拖拉机我们都得自己造,逻辑很简单,如果这些东西都要靠别人,那就谈不上什么大国地位。     这股劲头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虽然过程里伴随过不少问题,但从结果上看,中国的钢铁产业确实逐步做大,几十年后不仅追上了英国,更把美国甩在了身后。   虽然这个过程远比预想要复杂,付出的代价和曲折也很多,但方向没错,最终走到了目标之中提到的位置。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今天的“十四五”,已经七十多年,按照毛主席当年的说法,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这样算下来,我们马上就要走到他当初推算的那个节点上。   毛主席当年反复强调的,其实不只是赶数字,他更担心的,是国家缺乏能够独立应对挑战的工业体系。,个国家必须什么都能造,才不会受制于人,这种想法放在今天依旧有现实意义。   从钢铁到汽车,从飞机到现代工业体系,这条路是真的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往前推,到了现在仍在延续。正因为有这样的起点,我们才有今天的底气和自主发展能力。     参考信源:《瞭望》:中国如何追赶超越美国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