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恐癌变?早期身体会发 4 个 “预警” 信号,每个人都该了解 有很多病其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展到后期出现癌变,比如说现在很常见的肠息肉 —— 肠息肉在成年人中检出率不低,不少人觉得 “没症状就不用管”,却忽略了部分息肉(如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如今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多数肠癌正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因肠息肉早期症状隐蔽、癌变过程缓慢(通常需 5-10 年),一旦发现息肉癌变往往已到中晚期,那这个风险能不能提前规避呢? 除了定期肠镜筛查(尤其是 40 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长期便秘腹泻的人群),关键就在于早期识别肠息肉的异常信号。当肠息肉出现癌变倾向,身体会发出 4 个 “预警” 信号,你一定要记牢! 第一个,大便习惯突然改变,这是肠息肉癌变早期最易察觉的典型症状。肠道是粪便排出的 “通道”,一旦息肉有病变,肠道蠕动和排便规律会先 “报警”—— 比如原本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突然变成 3-4 天不排便(便秘),或一天拉 2-3 次稀便(腹泻),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排便时间也可能变长,总觉得 “排不干净”。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普通肠胃功能紊乱,随便吃点益生菌就应付过去,反而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第二个,大便性状异常,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健康的大便多为成形软便,若肠息肉癌变,肿瘤会刺激肠道黏膜分泌黏液,甚至破坏黏膜导致出血,进而使大便性状改变 —— 比如大便表面裹着一层黏液(像蛋清状),或掺杂暗红色血丝、脓血(血液多与大便混合,而非附着在表面),部分人还会伴随排便时肛门坠胀、隐痛。这个信号很容易被当成 “痔疮出血”,但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滴血或擦纸见血,而息肉癌变出血多为暗红色、与粪便混合,尤其要注意区分。 第三个,腹部隐痛或固定部位胀痛,疼痛反复不缓解。肠道分布在腹腔各处,若息肉发生癌变,肿瘤会压迫肠道、侵犯周围组织,导致腹部出现不适 —— 比如左下腹痛(多对应降结肠、乙状结肠息肉)、右下腹痛(多对应盲肠、升结肠息肉),疼痛多为隐痛、胀痛,偶尔会有 “绞痛感”,尤其在排便后可能加重或缓解。很多人会把它当成 “肠炎”,但普通肠炎疼痛多伴随腹泻、发热,而息肉癌变疼痛多无明显诱因,且反复出现。 最后一个,莫名体重下降、浑身乏力,这也是容易被忽略的 “隐形信号”。乍一看好像和肠道没关系,但肠息肉癌变后,一方面肿瘤会消耗身体大量营养,另一方面肠道吸收功能受影响(息肉堵塞肠道、黏膜受损),吃进去的食物没法正常消化吸收,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体重莫名下降(比如 1-2 个月瘦 5 公斤以上),还总觉得没力气、精神差,甚至伴随贫血(面色苍白、头晕)。中医说 “肠为传化之腑,主化物而不藏”,肠道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乏力、贫血正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但大家也不要看到自己有这些症状就吓得不得了 —— 大便习惯改变可能是饮食不当,腹痛也可能是普通肠炎,关键是结合多个信号综合判断,一旦有持续不适(比如症状超过 2 周不缓解),别硬扛,及时线下就医做肠镜检查,才能早发现、早处理息肉,避免癌变风险。
肠息肉恐癌变?早期身体会发4个“预警”信号,每个人都该了解 有很多病其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11 14:35:01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