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欧盟把技术搞到手,中国企业再把工厂建起来,马上就会像非洲的尼日尔那样,驱逐中

纸短情长啊 2025-09-11 00:51:40

一旦欧盟把技术搞到手,中国企业再把工厂建起来,马上就会像非洲的尼日尔那样,驱逐中国工厂的高管,企业资产也会被没收,剧本都是现成的,只是地点和演员发生了变换。 信源:观察者网——英媒披露:欧盟要强迫中企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补助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赛道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恰似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一路绝尘,将众多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到697.3GWh,累计同比增长幅度高达60.4% 。 然而,欧盟各国,这个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曾经称霸一方的经济体,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新赛道上,却因起步稍晚、研发滞后,逐渐被中国甩下。 眼见中国在该领域的优势日益凸显,他们开始坐立不安,心生嫉妒,一系列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的制裁措施随之而来。 早在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便悍然做出决定,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最高税率竟可达45.3%,再加上原有的10%进口税,总税率瞬间飙升至55.3%。 而如今,欧盟更是变本加厉,公然放话称,中国若想改变当前被制裁的不利局面,就必须毫无保留地分享知识产权。 但中国绝不能为了一时的海外市场拓展,为了那短暂的贸易摩擦缓和,就轻易地妥协退让,更不能为了在海外建厂而盲目地分享核心知识产权。 回首尼日尔的惨痛经历,还时刻警醒着中国。曾经,中国怀揣着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先进的技术,奔赴尼日尔。 可谁能想到,2023年7月26日,尼日尔突发军事政变,新上台的军政府,全然不顾中国企业多年来为尼日尔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各种荒诞不经的理由,对中国企业痛下杀手。 他们先是指责中石油存在“歧视性薪资”,声称中国籍高管月薪高达8678美元,而同等级别职位的尼日尔本地员工月薪仅为1200美元。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以“欠税”“歧视性经营”等莫须有的罪名,冻结中石油账户、驱逐高管、吊销中资阳光国际酒店营业执照。 这一系列忘恩负义的行径,无疑是对中国企业的沉重打击,也给中国在海外投资合作敲响了警钟。 一旦在电池领域妥协,中国将面临诸多棘手且严峻的问题。知识产权一旦拱手相让,就是将自己的“命根子”毫无保留地交到了别人手中。 那些依靠中国技术发展起来的海外工厂,会在一夜之间转变为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上与中国企业展开激烈的厮杀,疯狂抢夺市场份额。 同时,国内相关产业的研发积极性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一旦轻易分享知识产权,研发企业将难以收回巨额的研发成本,未来的研发投入也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步伐将被迫停滞,甚至出现倒退。 再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也将遭受严重冲击。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环节,其相关产业上下游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核心技术外流,供应链上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订单锐减、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而倒闭,进而导致大量的就业岗位流失。 其实,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硬道理。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面的实力已然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 以宁德时代为例,在2025年IAA车展前夕,宁德时代携全球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电池技术与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产品——神行Pro电池,首次在欧洲舞台上全面亮相。 此外,宁德时代在过去十年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拥有一支超过2.1万人的庞大研发团队,手中握有超5万项授权及在审专利。 这些数字和成就,无不彰显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雄厚实力,也让我们可以无惧外界的任何制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 中国可以通过建立一套严格且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对技术的使用、传播进行分级管控,确保技术在安全的范围内流转 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坚守住技术的阵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相信终有一天,欧盟会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主动放下傲慢与偏见,向中国寻求合作与妥协。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