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这批价值8亿欧元的稀土,本来能撑起德国车企和风电巨头的新能源生产线,如今却因“安全顾虑”被束之高阁。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说起这笔交易,当初还是德国先找上门来的。 今年上半年,德国 1-6 月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磁材,就占了欧洲总量的 48%,说白了就是离不开咱们的稀土供应。 欧盟那边还定了个目标,要在2035年将新能源电车全面铺开,可离了我们的稀土,德国现在的产业现状实在堪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 6 月就警告,若供应问题不解决,汽车生产可能面临延误甚至中断,连大众的供应商拿到许可证都不够维持生产。 德国这几年一门心思搞能源转型,想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就成了重中之重,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稀土就是这转型路上的 "炊米"。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因稀土供应不稳定,他们的车企每年就要多花 12 亿欧元应急成本,相当于白扔了 3 个中小型零部件厂的年产值。 今年上半年虽然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了 4%,但比 2019 年还低 1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稀土短缺导致电机生产受限。 每辆电动车电机得用 4.5 公斤稀土,而德国 93% 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这脖子被人卡着能不急吗? 现在宝马已经有两条生产线停摆,奔驰工厂开始让工人轮休,按欧盟内部文件测算,要是稀土短缺持续,欧洲每月得损失 8.3 万辆电动车产能,价值超 50 亿欧元。 风电行业更是急得跳脚,西门子能源 CEO 早就说过,试图在没有任何中国供应品的情况下,制造风力涡轮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风电部门用的稀土永磁,几乎 100% 来自中国,虽然想找替代供应,但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今年上半年德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才 219 兆瓦,连往年零头都不到,离 2030 年 20 吉瓦的目标还差着 9.2 吉瓦。 西门子那些海上风机用的高矫顽力磁钢,没了中国稀土根本造不出来。眼看着气候目标要泡汤,他们当然也心慌。 不过咱们中国这边呢,向来是讲合作的。 要知道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能力都在咱们手里,从包头的稀土矿到先进的分离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今年 4 月收紧稀土出口政策后,考虑到德国企业的难处,专门给他们开了 "绿色通道",8 月中旬就批准了这批出口。 从审批到装船也就几周时间,这速度在全球供应链里都是独一份的,充分体现了咱们的合作诚意。 可谁能想到,这边货刚装船,德国那边就变卦了。 8 月 20 日,德国内阁突然宣布暂停项目,理由居然是 "中国可能利用相关合作获取军事情报"。 这理由编得连他们自己人都不信,德国《商报》都嘲讽说,汉堡港每天停那么多外国船不管,偏偏盯着中资项目,美国军舰来了却装聋作哑。 说到底,这还是跟欧盟去年生效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有关,他们想把从单一国家进口比例降到 65% 以下,可现实是根本做不到。 这出尔反尔的代价可不小,咱们中国这边,港口滞留费每天就几十万欧元,再加上库存保管费、资金占用成本,重新寻找买家可能产生的折价,保守估计总成本得超过 5000 万欧元。 要知道稀土生产的环保成本就占 5%-8%,这些损失最后都得企业扛着。 但德国政府这样的行为,早让他们的企业界炸了锅,30 家企业联名抗议政府 "自毁长城"。 大众刚签了三年长约,巴斯夫好不容易拿到配额,结果政客一句话就让这些努力付诸东流。 巴伐利亚经济联合会总干事都说了,经济低迷时期企业更要讲效率,这种折腾纯粹是添乱。 企业老板们心里清楚,政客们为了讨好美国搞 "政治正确",最后买单的却是德国制造业。 德国政府真以为咱们离了他们就不行,实在太天真了,咱们稀土不仅产量大,还能以 3.2 万元每吨的低成本供应,这价格连美国都做不到。 今年 1-7 月咱们对欧洲出口的稀土永磁体,占全球出口量的 41%,但市场不止他们一家。 东南亚、中东的新能源项目都等着稀土呢,国内的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能消化这些产能。 再说了,咱们刚出台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禁令,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此看来,德国这次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所谓的 "战略自主",把实实在在的产业利益抛在脑后,最后损害的还是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谁才是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谁在拿产业利益当政治筹码。 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德国要是继续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被市场教训。 欧盟的稀土储备只够撑 3 个月,美国自己都缺精炼产能,真要跟中国脱钩,最先倒下的恐怕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汽车和风电产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柳淮蕊
2025-09-11 01:44:36
0
阅读: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