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理由是中印购买了俄罗斯石油。 一场本该私密的美欧会议却因一通电话掀起了惊涛骇浪,特朗普在电话里抛出一个极具爆炸性的建议:欧盟应该对所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商品,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提议被包装得相当宏大,宣称是一场旨在向俄罗斯施压的“联合经济攻势”,目标直指其战争资金,华盛顿的官员甚至放出话来,只要欧盟动手,美国绝对会跟进,绝不含糊。 这套路欧洲人觉得眼熟得很:打着“共同利益”的旗号,让别人先去踩雷,据说法国和德国的代表当场就离席密谈,回来时那脸色,可不怎么好看,这哪是“带头大哥”,分明是“带坑大哥”。 美国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让欧盟先冲上去,在地缘经济的战场上开第一枪,成了,美国再介入分一杯羹,不让欧洲独占好处,要是搞砸了,那也是欧盟的责任,毕竟自己不敢下狠手,撺掇盟友当“急先锋”,那张跟进的承诺不过是张“口头支票”。 施压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今年,中印两国联手买走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出口石油。美国官员甚至断言,没了这两个大买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撑不过几个月。但这番话,更像是一种战略诱导,目的就是把欧盟这个“冤大头”推到前台。 真正的目标其实是绕开俄罗斯,直接指向了中国和印度,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想借“能源交易”这张牌,一石二鸟,既限制俄罗斯的资金,又顺带扰乱中印在全球的贸易链。 可欧盟内部,根本不是铁板一块,法国人就很头疼,七月份刚重启了和中国的双边对话,这边谈合作,那边就举起关税大棒,这戏还怎么演下去?这会严重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欧关系。 德国人的反应更直接,他们觉得这个提议“缺乏战略深度”,纯粹是瞎胡闹,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中国是绕不开的市场,一旦动手,汽车、机械、化工这些核心产业,立马就会面临中国的反制。到时候,第一个承受后果的绝对是欧洲自己,而不是俄罗斯。 当然也有支持者,波兰、立陶宛这些东欧国家,因为强烈的反俄情绪,觉得只要能切断俄罗斯的财路,付出再大代价都值,反正他们对华出口本来就不多,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场拉锯战的关键节点,可能就是9月1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白宫已经通知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特朗普下周会亲自打电话来,他想要一个“明确的回应”。 另一边被点名的印度直接把话挑明了,商务部痛斥美国这种肆意加税的行为“极不负责任”,强调买谁的油是印度的“主权选择”,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间接经济惩罚”,中国方面的态度则更为简洁有力:强烈反对,坚决反制。 印度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过去印度央行曾暂停审批部分美欧金融产品的申购额度,还推迟了原定与欧洲合作的碳交易平台上线,这些动作虽然不是直接开火,但摆明了态度。 一旦关税真的落地,全球经济恐怕要先崩一轮,金融市场的反应最快,消息刚传出,美股三大指数就集体跳水,欧亚市场也跟着剧烈波动,这不是什么精准制裁,这简直是想把全球经济的锅给端了。 可以预见,如果中印真的减少购买俄罗斯能源,全球油价恐怕会“爆炸”, 别忘了,去年中东局势紧张时,国际油价就被推高到每桶90美元,人为制造的断供,只会让情况更糟。 全球通胀的阴影将卷土重来,供应链重构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制造业成本飙升最终会体现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账单上,各大央行心心念念的降息窗口,恐怕也要被无限期推迟。 看看还在持续的中美关税战就知道了,平均高达54%的关税,已经让美国企业苦不堪言。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早就说过,这种不对称的关税战,最终受伤的还是美国自己。 农产品和原材料出口被打压,而中国的工业品总能找到办法绕道进入美国,结果就是,美国自己的进口成本比原计划高出超过1300亿美元,大量基建项目因此停工。 无论欧盟最终如何选择,全球经济格局的下一轮洗牌已经开始了,这个时代靠喊叫是赢不了的,想把市场当战场,把盟友当工具的玩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心甘情愿地成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有网友说“实践证明美国对中国采用的各种政策基本是无作用的。”
特朗普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理由是中印购买了俄罗斯石油。
云云聊聊娱
2025-09-10 19:36:21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