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称:79%的美国民众支持武力介入台海,可是反对和解放军陆战拉斯穆森报道公司在2023年2月13到15日搞了个全国调查,打电话问一千名可能选民,要是大陆统一台湾,美国该咋办。结果七成九人赞成经济惩罚大陆,里头六成四强烈同意,反对的才一成二。公众觉得得管台海,但方式挑剔。 拉斯穆森报道公司在2023年2月13日至15日开展全国性调查,针对一千名可能选民,核心问题是假如中国大陆推进对台湾的统一,美国应如何应对。结果显示,79%的受访者支持对大陆实施经济惩罚,其中64%强烈赞同,仅12%表示反对。 这反映出美国公众普遍视台海为关乎全球稳定的关键区域,但干预方式上极为务实。他们倾向于低风险选项,避免直接卷入高代价对抗。经济制裁被视为首选,因为它能通过贸易壁垒和金融限制施加压力,而不需动用人力。 这种选择源于对中美经济联系的清醒认识,美国依赖中国供应链,制裁虽能表达立场,却也可能反噬本土经济。调查样本均衡,涵盖民主党、共和党和独立选民各约三分之一,确保数据代表性。误差率控制在3个百分点左右,可信度较高。这项民调及时捕捉到当时两岸紧张升级的民意脉动,当时美国刚批准新一轮对台军售,国会辩论焦点正转向如何威慑而不升级。 民调进一步揭示,美国民众对军事介入的偏好分层明显。63%支持空军行动,如派遣战机巡逻海峡,强调空中优势能有效阻断潜在入侵路径。53%同意海军封锁,想象舰艇在台海布阵,切断补给线。43%赞成整体派兵到台湾岛,提供后勤和武器援助,但一旦具体到地面部队与解放军直接交锋,支持率骤降至26%,超过50%明确拒绝。 地面战被视为高风险领域,尤其在城市化地形中,伤亡难以预估,类似于过去中东冲突的教训。公众选择远程方式,体现了战略克制:空军和海军能保持距离,减少本土损失,同时展示决心。这种分歧不是随意,而是基于对现代战争形态的理解,中国军力现代化已使陆上对抗代价陡增。美国人更愿用技术优势,如导弹和无人机,维持平衡,而非派兵上岛肉搏。 党派因素在数据中凸显差异。共和党选民更倾向强硬,70%以上支持海军和空军介入,他们视台海为遏制中国扩张的前线,强调盟友承诺的重要性。 民主党群体支持度约50%,更注重外交并行,避免贸然军事化。但两党共识是回避陆战,共同担忧选举年民意反弹。年龄分层也显规律:年轻人中,30%左右支持武器援助,视之为高科技输出;年长者,忆及越南和伊拉克的惨痛,偏好远程支援,比例更高。 地域影响同样显著,东海岸居民70%青睐制裁,关注全球贸易链;西海岸群体顾虑半导体产业,中西部农场主锁定经济惩罚,避免军费拖累农业出口。教育和收入层面,高学历高收入者分析风险,倾向先进装备供应;低学历低收入者直指远程打击实用,担心税负加重。这些变量交织,勾勒出美国民众的务实心态:支持介入,但划定红线。 这项民调的发布引发广泛讨论,印度媒体特别突出79%支持武力介入却拒陆战的矛盾,指出美国公众的“鸡贼”之处,只愿远距离施压,不敢近身。 这与全球时报评论相呼应,暴露华盛顿的战略虚实。同期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调查显示,65%美国人赞成援助台湾但拒派兵,趋势一致。优格公司2023年问卷发现,70%不愿为台湾牺牲对华整体关系,优先经济稳定。 焦点台湾网报道,70%支持防卫行动,但陆战支持缩水。拉斯穆森数据对比2021年高峰,派兵支持从50%以上降至43%,显示公众日益现实。全球事务组织调查意见领袖,多数同意援助无地面部队。台湾本地民调,65%信赖美国军售,但介入信心降至40%以上,民众质疑华盛顿的可靠性。这些交叉验证强化了民调的普适性,美国人知晓陆战代价,中国军力今非昔比,即便惨胜也伤筋动骨。
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美专家认为特朗普大概率会考虑战争选
【11评论】【5点赞】
用户10xxx59
再过几年就是口头惩罚了,拒绝地面接触?那是被中国陆军打怕了,过几年就只能在第二岛链外口嗨了,他们是懂得攻击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