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李湛夜晚打猎回宫,与宦官酒过三巡后,进内室更衣。突然,蜡烛被人吹灭了,随后传来惨叫,一个宦官高声说:"皇帝已死,大事已成,赶快筹备后事吧。" 公元827年的深夜,一场马球赛刚刚结束,年仅十八岁的唐敬宗李湛又拉着二十八名禁军将领和亲近宦官,在殿内摆开宴席,纵情畅饮。 酒酣耳热之际,李湛起身前往内室更衣。 就在他踏入昏暗内室的瞬间,发生了怪事! 唐敬宗李湛,是唐穆宗李恒的长子。 在824年的正月,年仅二十九岁的穆宗因服食丹药中毒,中风而亡。 按照遗诏,十五岁的太子李湛应继位。 然而,当文武百官准备迎请新君时,却发现这位未来的皇帝竟不知所踪。 众人四处搜寻,最终在宫中西偏殿附近的马球场上找到了他。 彼时,李湛正与一群宦官挥汗如雨,沉浸在马球竞技中。 侍从们高呼良久,他才不情不愿地放下球杆,完成了登基大典。 登基后的李湛,并未勤勉国事。 相反,他将父皇穆宗耽于享乐的遗风发挥到了极致。 白天沉迷于马球、摔跤,夜晚则热衷于“打夜狐”的狩猎活动。 李湛对“打夜狐”的痴迷,源于一次骊山行宫的经历。 某夜,狐狸的骚扰搅了李湛的兴致,他生气的操弓射杀。 这次偶然的猎杀,竟让他迷上了这项夜间活动。 从此,“打夜狐”成为他每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宦官们为讨好皇帝,白天需到长安周边的山林,寻找狐狸巢穴。 夜晚则组成“猎狐队”,为皇帝引路、驱赶猎物。 李湛性情急躁,若狩猎收获不佳或出现失误,便会将怒火发泄在随行宦官身上。 宦官们苦不堪言,怨气日积月累。 在众多侍奉李湛的宦官中,刘克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是大宦官刘光的养子,当年凭借养父权势,未经严格净身程序便混入宫中,成为一名“假宦官”。 刘克明善于察言观色,他深知李湛嗜玩如命,便苦心钻研马球、搏击之术,很快以高超的“玩乐本领”赢得李湛的信任与喜爱。 随着李湛对朝政的彻底荒废,刘克明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后宫佳丽如云,皇帝却无暇顾及。 他开始利用身份便利与宫女私通,染指者多达数十人。 他甚至看上了皇帝的后妃,最终与因李湛冷落而郁郁寡欢的淑妃董氏勾搭成奸。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一次“打夜狐”时,李湛拉弓射箭,误中了在另一侧围堵狐狸的刘克明腿部。 虽伤势不重,但这次意外却让刘克明认定自己与董淑妃的奸情已败露,皇帝此举是警告,意在取他性命。 刘克明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他暗中联络了同样对李湛心怀怨恨的宦官许文端、苏佐明等人,密谋弑君。 李湛在位不足三年,却已遭遇两次未遂的刺杀,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第一次发生在824年的四月。 染工张韶在算命先生苏玄明的蛊惑下,竟相信“坐御座、吃御食”的荒唐预言。 他利用运送紫草出入宫禁的便利,将百余名同伙藏于车中。 在浴堂门前被识破后,张韶等人直扑皇帝所在的清思殿。 彼时李湛正在打马球,闻讯惊慌失措。 因平日偏袒右神策军而冷落左神策军,最终在近侍力劝下,才逃入左神策军驻地寻求庇护。 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虽曾遭李湛不公对待,仍恪尽职守,保护皇帝及后宫,并迅速平定了这场暴动。 张韶、苏玄明等人伏诛。 随后的八月,又发生了宦官季文德联合方士马文忠,纠结千余人图谋不轨的事件。 但未及发动便被平息。 827年的某个夜晚,李湛的末日终于降临。 当夜他带领随从进山“打夜狐”,尽兴而归后仍觉不足,又在清思殿组织了一场马球赛。 赛后,他召禁军将领二十八人及刘克明等亲近宦官宴饮狂欢。 酒至半酣,李湛起身入内室更衣。 刘克明等人抓住时机,迅速吹灭大殿烛火。 在黑暗下,他们潜入内室,将李湛杀害。 刘克明随即走出,当众宣布皇帝驾崩。 然而,刘克明终究只是宫廷权力格局中的一枚棋子,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与根基。 弑君成功后,他决定拥立绛王李悟为帝,并伪造诏书。 这一举动,严重触犯了宫廷中真正掌握实权的巨头,枢密使王守澄、神策军中尉梁守谦等人的利益。 他们迅速调集忠于自己的神策军冲入宫中。 一场血腥的清洗随即展开。 刘克明及同党被尽数诛杀,刚刚被推上皇位的绛王李悟也未能幸免丧命。 王守澄、梁守谦等人旋即拥立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涵为帝,是为唐文宗。 唐敬宗李湛的遇刺身亡,表面看是刘克明等人因私怨和恐惧而发动的个人复仇,但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宫廷权力斗争? 这些疑问,因史料湮没,已难有确凿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李湛的荒唐怠政,严重削弱了皇权威严,为宦官势力的膨胀和宫廷阴谋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主要信源:(搜狐网——甘露事变——中国古代对朝臣最惨烈的集体屠杀)
唐敬宗李湛夜晚打猎回宫,与宦官酒过三巡后,进内室更衣。突然,蜡烛被人吹灭了,随后
炎左吖吖
2025-09-10 11:46: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