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高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与同学一起打羽毛球,俩人玩的正来劲,不想,同学一个

万象瞭望者 2025-09-10 10:54:15

上海,一高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与同学一起打羽毛球,俩人玩的正来劲,不想,同学一个反手击球,羽毛球竟直接打中了高中生的左眼,其当场就捂着眼睛痛苦的挣扎。同学和老 师立即将其把送到医院救治,可医生经过诊断,伤者左眼眼球破裂,鉴定为十级伤残。家属不干了,将同学及学 校诉至法院,索赔19万。法院判了! 2021年11月,在上海一所中学的体育课上,就发生了这样令人心碎的一幕。 高三学生李华,那天在阳光明媚的下午,上体育课时,他和同学王伟打羽毛球,原本只是想着活动一下筋骨、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没想到却酿成了意外。 当时两人玩的正起劲,羽毛球在空中快速穿梭,李华专注于回球,王伟一个用力的反手击球,速度快得几乎无法躲避。 羽毛球狠狠砸中李华的左眼,他当场捂住眼睛倒在地上,疼得浑身发抖、直打冷战。 周围同学一时间都愣住了,惊恐地看着他痛苦的样子。 王伟吓得手忙脚乱,把球拍扔得老远,扑上去试图安慰和检查李华的伤势,可李华疼得根本无法开口,眼泪顺着脸颊滑下,双手紧紧捂着受伤的眼球,任何碰触都让他疼得皱紧眉头。 这一击,意外地严重,李华的眼球被击穿,随即住进了医院,经过多次手术治疗,最终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一个正准备冲刺高考的少年,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都因此蒙上了阴影。 很多人可能觉得羽毛球是个温柔的运动,但现实情况往往令人吃惊。 顶尖运动员一拍下去,球速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这样的冲击力要是打在脆弱的眼睛上,后果不堪设想。 在医院里,因为打羽毛球导致眼部严重受伤的病例其实并不罕见,从轻微角膜擦伤到视网膜脱落甚至眼球破裂都有发生。 事情发生后,李华的家人选择将击球的王伟和学校一起告上法庭,索赔包括医疗费、康复费、伤残赔偿金等在内的共计19万余元。 他们认为,王伟在击球时用力过猛,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学校在体育课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疏漏,没有确保学生安全。 李华本应得到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及时的应急处理,而这次意外让他们整个家庭陷入焦虑和困境。 在法庭上,王伟则觉得非常委屈和无奈。 他辩称,羽毛球比赛本身就是高强度对抗运动,球速快、落点难以完全掌控,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控制击球的力量和方向,这种风险是运动固有的一部分。 他的陈述中带着歉意,但也有理性的无奈。 学校方面也表示,课前该教的安全知识都教了,事发时老师就在现场指导。 羽毛球速度太快,意外发生只是一瞬间,老师根本来不及反应。 事后,学校第一时间送医、帮忙理赔,能做的都做了。 法院审理这个案子,拿出了两把关键的法律标尺。 第一把尺子叫“自甘风险”,出自《民法典》。 简单说,就是你自愿参加有风险的活动,如果别人不是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你就不能找人家赔偿。 王伟的反手击球,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动作,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是故意的。 第二把尺子,量的是学校的责任。 法律规定,要看学校有没有尽到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从事前的安全教育,到事中的现场监督,再到事后的紧急处置,学校的整个流程没有发现过错,所以,学校也无需担责。 最终,法院驳回了李华家19万余元的索赔请求,这个判决,清晰地划出了法律的边界。 但故事并没有在这里冷冰冰地结束,法律不强求,但人情没有缺席。 在诉讼期间,王伟家在垫付了2000元后,又主动提出愿意再补偿20000元,学校也自愿拿出了5000元作为慰问。 这总计27000元,虽然不是法律判的,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道义。 这个判决其实意义深远,如果每次运动意外都让没有过错的参与者和学校来承担巨额赔偿,那结果很可能是,为了绝对安全,体育课变得畏手畏脚,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想让孩子们安全地享受运动,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共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而不是在悲剧发生后,去寻找一个本不存在的“罪人”。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源:新民晚报 2025-09-03

0 阅读:0
万象瞭望者

万象瞭望者

瞭望万象,把握社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