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侍妾侍奉他沐浴后,宠幸了她。谁知第二天,侍妾却说:“您

趣史小研究 2025-09-09 18:34:30

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侍妾侍奉他沐浴后,宠幸了她。谁知第二天,侍妾却说:“您已年迈,倘若我就此身怀有孕,恐怕会被家中怀疑,不如您留个证物给我吧!”这件证物后来果然救了她。 故事的主角,是元朝大文学家姚燧。这位老先生,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文采,是连皇帝都佩服的。但咱们今天不聊他的文学成就,就聊聊他晚年的一件小事儿。 话说元至正十六年的一个冬夜,北方天寒地冻,姚燧在洛阳的家里泡澡。浴室里雾气蒸腾,暖意融融。伺候他沐浴的,是他身边的一个年轻侍妾,名叫杨氏。她小心翼翼地帮他擦背、梳头,动作轻柔。就在这片刻宁静中,老人心头一动,起了兴致。那一夜,他们之间,有了夫妻之实。这事儿,按理说,传出去也就是个风流韵事,但在那个时代,一个74岁的老头儿,让侍妾怀了孕,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氏就找到姚燧,哭着求他留个凭证。她说得坦白:“老爷,您年纪大了,万一我怀了身孕,家里那些姐妹,还有正房夫人,谁能信这孩子是您的?到时候流言蜚语,我可怎么活?您给我留个东西,以后也好自证清白,给孩子留个名分。” 杨氏这姑娘,可不是一般人。她没沉浸在昨夜的温存里,而是把眼光放到了未来。她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无依无靠的侍妾,如果怀了主人的孩子,又不能自证,那下场是很惨的。轻则被赶出家门,重则性命不保。她要的,不是爱情,不是宠幸,而是一份“生存保障”。 姚燧听了,没有生气,反而心生怜惜。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首诗:“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纵使颓然力已尽,犹愿坟前拜此人。”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归真文稿》里。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像是一份“人情保单”。姚燧用最直接、最坦诚的语言,告诉所有人,如果杨氏怀了孩子,那孩子就是自己的血脉。这首诗,像一道护身符,保住了杨氏母子日后的平安。 短短几个月后,姚燧突然病逝。他的离世,让整个姚府乱成了一锅粥。等杨氏的肚子渐渐大起来,府里的流言蜚语也随之而起。有人说她私通外人,有人说她想借机上位。正房夫人也起了疑心,想把她打发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氏拿出了那首诗。 当着所有人的面,她跪在地上,把那张泛黄的纸张拿了出来。上面清晰地写着姚燧的笔迹和那首诗。正房夫人看了,愣了半晌,叹了口气,说:“终是老爷自留余地。”从此,再也没人敢非议杨氏,她和孩子,得以在姚府安稳度日。 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依旧让人感慨万千。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除了才华和权势,更重要的,是人性中的那份善良和周全。 姚燧的周全,不仅仅是对杨氏的怜惜,更是他骨子里那份“为善不求回报”的仁爱。翻开史书,你会发现,他这人,从来都是个“多管闲事”的主儿。当年西北闹灾荒,别的官员躲得远远的,他却亲自下乡赈灾,甚至自掏腰包开粥棚。有人劝他节省些,他淡淡一句:“饿死他人,岂非我罪?”这,就是他。 在那个年代,文人墨客多以清高自居,可姚燧偏偏是个例外。他交游广阔,从庙堂高官到戏班艺人,都能和他成为朋友。他曾在杭州,为一个家道中落的卖艺女赎身,还为她介绍了好人家。这事儿传出去,很多人觉得他“傻”,可他却觉得,能帮人一把,才是读书人的本分。 姚燧在70多岁的高龄,还能想到给一个侍妾留“活路”,这说明,他的内心,一直都是柔软的。他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想要生存,有多么不容易。他的一首诗,不仅仅是保住了一个生命,更是保住了一个家庭的尊严。 当然,也有人说,杨氏心机太重,步步为营。但我想说,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依靠的女子,如果不想方设法地自保,那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呢?她的“心机”,与其说是算计,不如说是“自救”。她不是为了富贵,而是为了生存。这种“小算计”,反而更让人心疼。 故事的结局,杨氏没有再嫁,守着姚燧留下的三千卷书,度过了四十二年。每年清明,她都会在原来沐浴的地方,烧一页诗稿,纸灰随着风,飘向邙山姚燧的坟。 这事儿,后来被清代洛阳知县龚崧林记在了《伊阙石刻记》里。 姚燧的“浴后留诗”,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旧是最宝贵的。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别忘了,人性中的那份善良和周全,才是我们立足于世,最坚实的底牌。

0 阅读:1485

评论列表

桃花源

桃花源

5
2025-09-09 22:55

小编多读点书吧?“宠幸”这个词谁都可以用?

都市豹子

都市豹子

2
2025-09-10 00:21

谁的子弹

温暖太阳

温暖太阳

2
2025-09-10 00:37

老钟没有好好学历史啊

安盈

安盈

2025-09-10 04:49

漏洞多呢?既然早已成为侍妾,怎么之前还没夫妻之实,新婚时都没兴致?过后几个月才肚子大起来,确实有孕时都不宣告家人?非要等死了肚子大了才说?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