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失利后,教导团团长朱良才,躲在祁连山的一个山沟里。突然,山脚下,马家军骑兵的马蹄声、猎犬的狂吠声越来越近。 此时,他已在荒山野岭藏了三天三夜。身上的羊皮袄沾着草屑,胡须结着冰碴。左手攥着半块冻硬的黑馍,这是三天前在破庙乞讨时,一位老农偷偷塞给他的。 突然,灌木丛里窜出一道灰影。是只受惊的野兔。更让他紧张的是,兔子直朝他藏身的山沟跑来。 “难道天要亡我?” 念头刚过,野兔就跳进了沟里。朱良才立刻屏住呼吸,连睫毛都不敢动,只听见兔子在枯枝败叶里跑动的声响。 这时,马家军的吆喝声传到了沟外三丈远的地方。“看蹄印!兔子肯定往这边跑了!” 骑兵班长挥着马鞭指向山沟。 朱良才听见马蹄铁磕碰岩石的脆响,浑身的血像要冻住。就在这危急时刻,野兔突然从他脚边窜出去,直奔沟外。 马家军立刻喊起来:“在这儿!在这儿!” 十几支火把把沟口照得通亮。野兔冲进火把圈,打乱了马队的阵脚。 朱良才趁乱把身体贴紧沟壁。他想起三天前梨园口的血战 —— 红九军两千将士的血染红了祁连山,陈海松政委 “保存革命火种” 的喊声还在耳边。 沟外的喧嚣渐渐远去。他摸向腰间的党证,这党证,是他用性命护住的。 野兔事件过去七天后,朱良才在敦煌郊外的驼队里,遇到了一位姓王的老人。老人是驼队把式,早年受过红军分田的恩惠。 当时朱良才快要昏迷,老人用羊肉汤喂他。“前面三十里是马家军的哨卡,” 老人压低声音说,“今晚月黑风高,驼队要连夜过哨卡。你扮成我的哑巴侄儿,记住,头别抬,手别抖。” 朱良才看着老人浑浊却坚定的眼睛,忽然想起井冈山时期的事。黄洋界保卫战前夜,毛泽东说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十六天后,朱良才在镇原县援西军驻地见到陈坊仁。这位老部下几乎认不出他 —— 当年湘南起义中威风的教导团团长,如今拄着打狗棍,披着破麻袋,活像个叫花子。 后来宋任穷回忆,朱良才汇报西路军情况时,刚开口就喷出血来,染红了案头的《红军西征纪要》油印本。 朱良才逃亡路上,还有一段少有人知的事。他在古浪城外装成挑夫时,发现马家军哨卡的岗哨是李二牛。 李二牛是井冈山时期的老红军,被俘后被迫给马家军做事。他偷偷把一包食盐塞进朱良才的粮袋。这包盐后来救了好几位失散的西路军战士。 这段事,直到 1988 年朱良才临终前,才告诉家人。这也成了他 “军之良才” 称号背后,最温暖的一段过往。 历史学者张鸣在《祁连山战役考》中提到,朱良才的逃亡路线,刚好避开了马家军的三道封锁线。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熟悉地形,更重要的是有沿途群众的支持。 据统计,朱良才逃亡的 36 天里,至少有 12 户农家给过他庇护。其中 3 户,还因为这事被马家军抄了家。这种军民情,正是红军能战胜强敌的根本原因。 终于,朱良才抵达延安。毛泽东亲自给他披上军大衣。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毛主席握着他长满冻疮的手说:“西路军的血没白流,你们的经验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 后来,这句话成了朱良才在抗日军政大学授课的开场白。他的儿子朱新春回忆,父亲晚年常说,那只野兔不只是他的救命恩人,更象征着西路军将士的不屈 —— 再黑暗的时刻,前方总有生机。 1955 年授衔时,朱良才成了开国上将。但很少有人知道,授衔仪式后,他马上提交了退休申请。 这位经历过井冈山斗争、长征、西路军血战的老将,在给中央的信里写道:“我的伤病不允许我继续高强度工作,请组织把岗位留给更年轻的同志。” 这种功成不居的品格,和他在祁连山里与野兔周旋的智慧,是一脉相承的。 朱良才是湖南汝城人,早年读过中学、当过小学教员,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出狱后入党,1928 年参加湘南起义,跟着朱德上井冈山。他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央苏区反 “围剿” 中都立过功,还活捉过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战斗中多次负伤,右臂落下终生残疾。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营救西路军被俘、失散人员,后来到晋察冀军区巩固抗日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8 年主动退出领导岗位,1989 年在北京逝世。 朱良才的故事像本鲜活的历史书,他困境中不低头、胜利时不骄傲,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第一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
1937年,西路军失利后,教导团团长朱良才,躲在祁连山的一个山沟里。突然,山脚下
靖江的过去
2025-09-09 12:36: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