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刚乘机回国,就给了中国一份重礼,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么这份协议究竟是什么呢? 普京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大家都以为他会直接回莫斯科处理一堆国家大事,没想到专机一转,先降落在了远东 的海参崴。 更让人意外的是,俄罗斯方面紧跟着就放出消息,要和中国签订一份关于远东国际超前发展区的政府间协议。 这步棋走得确实出乎不少人意料,要知道以前中俄在远东的合作大多是单个项目的零散合作,这么高规格的政府间协议还是头一回。 要说清楚这份协议的分量,得先看看远东对俄罗斯有多重要。普京在刚结束的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明确说,远东发展是俄罗斯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过去十年里,远东地区的生产总值已经从4万亿卢布涨到了11万亿,翻了快两倍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达到了20万亿卢布。 但这还不够,俄罗斯计划未来十年在远东的投资要达到40到50万亿卢布,这可是笔天文数字,单靠俄罗斯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所以急需中国这样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这份政府间协议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远东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都知道远东地方大、资源多,但基础设施跟不上,开发难度大。 协议里就重点提到了要加强互联互通,特别是交通和能源设施的建设。比如俄罗斯正在推进东方铁路枢纽和贝阿铁路的现代化改造,目标是到2032年把运输能力提高50%,这样中国东北的货物就能更方便地通过远东港口出海。 港口建设也没落下,计划到2030年把远东港口的吞吐能力再增加1.15亿吨,以后咱们的货物进出欧亚大陆又多了条快捷通道。 能源合作更是这次协议的重头戏。其实中俄早就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在运行,每年能给中国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次协议一签,不仅要把这个管道的输气量提高到440亿立方米,还打算新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这条长达2600公里的管道将通过蒙古,每年再给中国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么说吧,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用15立方米天然气,这500亿立方米够一亿多个家庭用一整年。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个合作协议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关键在于这份协议的“政府间”性质。以前中俄在远东的合作多是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这次上升到政府层面,意味着双方会提供更稳定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俄罗斯为了吸引中国投资,已经推出了“先进开发区”“自由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次协议签订后,相信会有更多便利措施出台,比如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什么的,让中国企业到远东投资更放心、更方便。 这份协议对中国来说好处也不少。远东地区的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特别丰富,这些都是咱们高科技产业急需的原材料。 以前这些资源大多是以原材料形式出口,以后有了这份协议,中国企业就能参与到深加工环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远东开发,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也能借势发展,比如哈巴罗夫斯克中俄产业园就计划打造“研发在国内、生产加工在亚洲”的合作模式,这对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帮助可不小。 为什么说这份协议出乎预料呢?因为以前俄罗斯对远东资源开发一直比较谨慎,担心失去控制权。但现在不一样了,普京在论坛上说得很明白,世界的商业重心正在转向东方,俄罗斯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特别是在西方持续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更需要中国这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也需要更稳定的能源供应和资源保障,双方需求一拍即合,才有了这份出人意料的协议。 随着这份政府间协议的落实,远东这个曾经的“边缘地带”说不定真能成为中俄合作的新引擎,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让两国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好处,这大概就是普京急着签这份协议的真正原因吧。
就在中俄蒙三方刚签完管道备忘录的第五天,俄方突然抛出一句话,意思很简单:中国不用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