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学圻说:“当年,我和我妻子经常两地分居,夫妻感情淡漠,于是在65岁时,我提出了离婚,却遭到了她的拒绝,无奈最后我只能采取法律手段,提出离婚诉讼。 1969年的北京,机械局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刚退伍的王学圻还不知道,一场经人介绍的相遇会牵绊他往后四十年。 那时的孙昌宁在外交部工作,一身干练气质里藏着书香门第的温润,两个不同轨迹的人,就这样在时代的浪潮里走到了一起。 1971年,他们挤在一间厨卫公用的小屋里成了家,三年后儿子王大庆出生,日子清苦却也透着寻常人家的暖意。 没人能预料,职业的分叉会悄悄改写这段婚姻的走向。 王学圻心里揣着对表演的热望,1970年一次话剧救场的机会,让他在舞台上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1978年,32岁的他咬着牙考进空政话剧团,从此剧组成了第二个家,《黄土地》里的八路军、《武林外传》里的郭巨侠,一个个角色让他在荧幕上站稳脚跟,却也让他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孙昌宁在外交领域步步高升,出差成了常态,两个人像两条平行线,交集越来越稀薄。 真正的距离,是从1998年开始拉远的。 孙昌宁被派往国外工作,这一走就是八年。 八千公里的距离里,电话成了奢侈品,有时一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 王学圻后来在片场跟同事聊剧本的时间,都比跟妻子通电话久。 他独自守着空荡荡的家,冷锅冷灶成了常态,连儿子王大庆都看在眼里——小时候父亲还能抽空带他出去玩,长大后,家里只剩下沉默。 2006年孙昌宁回国,所有人都以为能补上这些年的空缺,可现实却更扎心。 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合租的陌生人,各进各的房间,各做各的饭。 这种“同住不同心”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 王学圻心里清楚,有些东西碎了就拼不回去了,但他没立刻开口——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2011年,孙昌宁的父亲突然离世,王学圻忙前忙后操办葬礼,里里外外打理得妥帖。 他知道这时候提离婚,对妻子是雪上加霜,这不是逃避,是他心里那点对家庭的责任在撑着。 没过多久,儿子王大庆说想辞掉稳定工作进娱乐圈,王学圻急了,拉来好友张艺谋一起劝,苦口婆心让儿子明白娱乐圈的不易。 把这些事都安顿好,他才觉得,终于能为自己做一次决定了。 他把离婚协议书放在孙昌宁面前时,对方愣住了,随即摇头拒绝。 在她看来,四十年的夫妻,哪有过不去的坎。 可王学圻铁了心,2011年第二次走进法院,这一次他说了,愿意拿出200万作为补偿。 有人说他疯了,一把年纪折腾什么; 有人猜他外面有人了,连他跟合作演员的绯闻都传得有鼻子有眼。 王学圻没辩解,只是让法院按规矩来。 最让人意外的是王大庆的态度。 这个从小看着父母疏远的孩子,在媒体面前平静地说:“我爸妈都是好人,离婚跟别人没关系,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他比谁都清楚,父母勉强凑在一起,家里的空气都是冷的,分开反而是种解脱。 这不是不孝,是真的为这个家好——与其在冷战里消耗彼此,不如放过对方,各自安好。 后来有人问他值不值,他没直接回答,只是说现在能安心琢磨角色了。 这些年,他照样演着戏,闲时养养花草,跟儿子出去旅旅游,日子过得简单踏实。 没人知道孙昌宁后来的生活,但那段四十年的婚姻,终究以这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有人骂王学圻绝情,可想想那些年的沉默和疏离,或许他做的,是把这个早已空壳的家,拆成两个能喘口气的空间。 这不是不爱,是知道再耗下去,连最后一点情分都会磨没。 为了这个家好,他选了最痛也最清醒的一条路。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演员王学圻说:“当年,我和我妻子经常两地分居,夫妻感情淡漠,于是在65岁时,我提
一叶知大事
2025-09-09 10:41:29
0
阅读: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