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罕见报道日本二战在亚洲犯下的罪行,日本网民破防! 2025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一则关于日本二战期间在亚洲暴行的报道,在网络上炸开了锅。这篇报道没有回避日军在占领区的残酷行径,还直截了当对比了日本和德国在战后反思上的差距。 没想到,报道一出,日本网民最先炸了锅,他们没想着回应报道里的历史事实,反倒一股脑把矛头对准了英国的殖民历史,吵着让英国先道歉。这种避重就轻的反应,让国际社会再次看到日本在历史认知上的老问题。 其实西方媒体很少这么直白地谈论日本二战罪行。就像《纽约时报》,之前对731部队的暴行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干脆不提。 直到最近,因为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黑料越来越多,他们才突然开始频繁报道731部队的事。 这种转变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想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用几十年前的日本罪行,掩盖当下的麻烦。 BBC这次的报道虽然来得突然,但确实把一些被忽略的历史事实摆到了台面上,比如日军在亚洲各地的屠杀、强制劳工制度这些国际公认的暴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报道里提到的德日对比。德国战后是怎么做的?立法禁止纳粹相关的一切,把大屠杀教育放进课本,总理还会去集中营遗址道歉。 再看日本,不仅不认真反思,反而在教科书里做手脚。2025年新审定的教材里,南京大屠杀被改成模糊的“南京事件”,“慰安妇”这种严重的战争罪行,居然用“女性从事相关从业”这种轻飘飘的话带过。 这种对比一出来,日本网民坐不住了,但他们没想着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反而开始翻英国的旧账,说英国殖民时期也干了不少坏事。 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回避历史。就在BBC报道前几个月,大阪的民间团体还在举办“南京证言集会”,播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邀请幸存者和老兵讲述真相。 还有个叫“战场证言放映保存会”的组织,二十年来坚持寻访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收集了两千八百多人的口述历史。 负责人中田顺子自己掏钱运营这个组织,就是想把真实的战争历史留下来,不让它被遗忘。 这些民间力量一直在和官方的历史修正主义对着干,他们的努力却很少被国际社会看到。 日本网民的反应,其实和他们接受的历史教育脱不了关系。NHK的民调显示,18到29岁的年轻人里,超过六成根本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况。 教科书里模糊其词,学校里避重就轻,年轻人自然不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再加上这些年日本拍的战争电影,满屏幕都是广岛长崎的苦难,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对侵略他国的事却提都不提。 就像今年夏天上映的《长崎:在闪光的影子下》,只讲原子弹爆炸的悲剧,对长崎作为日军军事基地的事实却轻描淡写。这种片面的叙事看久了,不少人自然就觉得日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对亚洲邻国的苦难毫无感知。 东京大学有位教授研究发现,日本网民否认历史的言论套路都差不多。先挑细节质疑,比如争论某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暗示整个事件是假的。 这种手法和那些否认犹太人大屠杀的人如出一辙。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言论背后还有产业链,右翼学者出书、办讲座,出版社靠争议话题赚钱,政客则用它转移国内矛盾。 2023年就有调查显示,日本经济不好的时候,网上的民族主义言论就会增加不少。 历史认知的偏差不光影响舆论,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现实政治。2025年是日本二战战败80周年,可政客们该参拜靖国神社还是去,防卫预算更是创下新高。 有数据显示,日本对华出口因为关系紧张暴跌,汽车、半导体这些支柱产业的订单少了一大截。但政客们好像不在乎,还在那儿喊着要对华强硬。 这种把历史修正主义和现实政治捆绑的做法,让周边国家怎么能不警惕? 其实英国自己在殖民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不光彩的事,但这和日本要不要反思二战罪行是两码事。 就像日本民间人士林伯耀说的,南京大屠杀是国际社会都认可的事实,日本作为加害国,不该隐瞒,应该把真相告诉后代。 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通过民间组织的活动、学者的研究,开始了解真实的历史。 BBC的报道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本就不平静的舆论池。日本网民的激烈反应,与其说是对报道不满,不如说是对历史真相的恐惧。 毕竟承认自己国家曾经犯下的暴行,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历史的伤口一直疼下去。 那些坚持记录真相的日本民间团体,那些愿意正视历史的年轻人,或许才是解开这个死结的希望。 对此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
日本准备收复北方四岛和库页岛?如果日本真那么干,我们如何应对?最近,日本在北方四
【64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