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出中国预料 27 国想给乌撑腰,普京:不怕单挑,强援已就位。 当地时间9月5日,普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撂下硬话,直言若有国家敢向乌克兰派军队,就会成为俄军的打击目标。 这番硬话像块石头砸进国际舆论的深潭,激起千层浪。就在几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才在巴黎高调宣布,26个国家已经拍板要给乌克兰“撑腰”,承诺派兵支持安全保障。 泽连斯基那边也跟着放风,说这些国家正忙着敲定文件,连各自在安全领域要掏多少真金白银都在盘算。这明摆着是要给乌克兰套上“金钟罩”,结果普京直接掀了桌子——你们的人敢来,我的导弹就敢招呼。 马克龙牵头搞的这场“志愿联盟”线上会议,表面是群策群力,实则暗流涌动。26个国家,大半是欧洲面孔,聚在巴黎爱丽舍宫的屏幕前,把“支持乌克兰”的调门唱得震天响。泽连斯基更是把话挑明,说乌克兰军队才是安全保障的“定海神针”,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 这话听着像在夸自家军队硬气,细品却透着无奈——毕竟战场上的硝烟一天没散,再多的“安全保障”承诺,也得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去兑现。而普京的警告,恰恰戳中了这层窗户纸:你们派来的兵,在俄军眼里不过是移动的靶标。 普京的强硬不是临时起意。翻翻最近的日历,俄乌之间的拉锯早已白热化。俄国防部通报里,8月底到9月初这一周,乌军折损了近万名士兵,军工企业和基础设施挨了俄军一轮又一轮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战场上的焦灼,让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显得格外刺眼。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撂狠话,其实早有铺垫。拉丁美洲的专家们早就看透,外国军队驻扎乌克兰对俄罗斯而言“不可接受”,更是“毫无意义”。 这话说得直白,却道出了地缘政治的残酷——当大国的利益边界被踩踏,炮火就是最直接的回应语言。 有意思的是,这场围绕乌克兰的角力,总少不了中国的影子。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几个月前就在联合国放话,战场上武器堆得越多,战火拖得越久。这话当时没引起太大波澜,如今再看,倒像是提前给西方的“撑腰”计划泼了盆冷水。 而普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除了放狠话,还特意提了笔“暖心账单”:俄罗斯要对中国对等免签,称这是两国友谊的铁证。这番操作,与其说是礼尚往来,不如说是在西方围堵的棋局里,悄悄落下一枚关键的棋子。东方的强援,或许比26国的口头承诺更让普京心里有底。 国际社会的调停尝试也从未停歇。今年5月,俄乌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坐上谈判桌,这是三年来的首次直接对话,被外界称为“和平曙光”。 到了8月,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碰了头,虽然只聊了不到三小时,好歹算是往和平方向挪了半步。可这些努力,在马克龙宣布26国派兵计划的喧嚣中,显得格外微弱。 26国联盟的声势越大,普京的反弹就越激烈,和平的曙光也就被更多的硝烟遮蔽。泽连斯基想要的“安全保障”,最后会不会变成点燃更大战火的导火索?这个问题,恐怕连拍胸脯承诺的26国,心里也没底。 普京的硬话像一道分水岭,把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马克龙们高调的派兵承诺,另一半是战场上冰冷的炮火现实。当26个国家还在为“安全保障”的文件字斟句酌时,普京已经用最直白的语言划下了红线——红线那边,是俄罗斯认定的“合法目标”。 这场围绕乌克兰的博弈,早已超越了两国之争,成了大国意志的碰撞场。而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那句“强援已就位”,究竟是指战场上磨刀霍霍的俄军,还是指万里之外那个免签的伙伴? 答案或许藏在风里,但风已经带着火药味,吹向了更远的未来。
果然没出中国预料 27国想给乌撑腰,普京:不怕单挑,强援已就位。 当地时间
士气沉沉
2025-09-08 02:43:01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