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个叫张克明的人来到四川通江,和一个村姑结婚。村姑发现这个丈夫不对劲,向解放军反映情况后,发现此人竟是国军中将王凌云。 王凌云1899年出生在河南伊阳县一个普通农家,那地方山多地少,乡亲们过日子不容易。他小时候念过本地高等小学堂,毕业后投身军界,先在吴佩孚部队里混,很快就转到郑国翰手下,从底层士兵干起。 凭着打仗狠劲,他一步步爬上去。1930年,部队被国民党收编,当上剿匪总司令,后来升第76师师长。部队里都叫他“王疯子”,因为作战不手软,军纪严。 抗战爆发,淞沪战场上,他的师损失过半,还硬扛着阵地,把日军拖进街巷战。那时候,美军顾问看过,说这人打仗有门道,但我们不吹那些外国的。 后来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桂南会战,辗转多地。1942年,升第2军副军长,又当军长,兼滇西警备副司令,加入中国远征军,打滇缅路战役。 1944年,部队渡怒江,攻下龙陵、芒市,付出大代价,收复失地。他得过青天白日勋章和美方银质自由勋章,但这些是旧时代的东西。 抗战胜利后,部队整编成第9师,他继续当师长,兼云南警备副司令。1947年胶河战役,部队没突破解放军阵地,行动慢,被蒋介石撤职,调去当高参。 同年底,任第13绥靖区司令,守南阳,对抗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丢南阳逃襄樊,1949年1月又失城池。7月,当豫陕边区绥靖第一路总司令。 国民党败局定,他没去台湾岛,没去香港,脱军装扮农民,从云南跑到四川通江山区。化名张克明,租破屋,养鸡种地,想就这么过一辈子。 1950年,他娶村里年轻寡妇,当聘礼拿出48两黄金。那年头,金子值钱,村里一头猪才两块,这事闹得乡里都知道。 婚后,他不爱下地,穿干净衣衫看报纸。别人聊农活,他谈政策、边境,口吻像干部。开会总准时,屋里贴满剪报,黑板擦得亮堂,不像农民。 妻子觉得不对,一晚翻柜子,找出两枚美制纪念章和带英文签名的证书。照片上,他穿黄呢军服,肩挂旧军章,不是人民解放军样式。 她去派出所报告,公安当晚查户口。他倒茶递凳,神色稳。走前,他问张灵甫那仗值不值得救,没人答。 几天后,1950年1月7日,被押成都,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那儿关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旧军官。 头几个月,他不写检讨,每天站着想战役地图,分析得失。1953年,一晚在院子走半天,半夜敲门,递自写笔记,开头“亡国之将,罪不容恕”。从那起,他积极学习,测验好,检讨深。先认错,交战功资料,把金器捐国家文物局,转变实打实。 1961年12月25日,获特赦,回河南,任政协秘书处专员,管信访档案,工作多,从不叫苦。同事提旧勋章,他说那是旧事,与现在无关。晚年常去烈士陵园,站无名碑前不动。有人猜是为张灵甫或自己。1974年春天,去世,没留话,只让人烧掉笔记,说没用。 王凌云这辈子,从穷小子到中将,又到普通人。早年靠狠劲上位,战场上不留情,国民党溃败时没跑海外,留在大陆。隐居通江,本想低调过日子,可小事露馅,被捕后在功德林改造,转变得彻底。特赦后,融入新社会,干实事。 这反映时代变迁,国民党旧军官,有的顽抗到底,有的认清形势,悔过自新。我们国家政策宽大,改造为主,给机会重生。
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
【1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