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场世界性的阅兵后,澳大利亚一陆军少将跳出来说:虽说中国的武器看起来很先进,但没有经过测试的武器,并不意味着是更好的。 在天安门广场的庄严场面刚刚落幕不久,西方世界的声音就传了出来。 米克·瑞恩少将的这句话带着质疑和轻蔑,他的意思很直接:中国的武器再亮眼,没有在战场上打过,就不算可靠。 他把西方的武器拿来对比,说F-16在伊拉克飞过无数次任务,豹2坦克在阿富汗翻山越岭多年,挑战者2坦克更是打出了“零被击毁”的纪录。 对比之下,中国的新装备好像只在阅兵里亮相。 这番话乍听之下有道理,但真正的军事价值不只靠炮声来证明。 沙特三十多年前花重金买下中国东风导弹,至今从未打过,却在1990年伊拉克大军压境时,仅凭导弹基地照片和目标示意图就逼退了萨达姆。 导弹没有发射,却比打出去更能震慑。 武器的意义,不在于多少次实战,而在于能不能让对手收手。 事实也并非如他所说那样没有例证。 巴基斯坦的翼龙无人机执行反恐任务时,短短三天摧毁了数十个据点。 叙利亚战场上,中国的红箭导弹打穿过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也门胡塞武装用中国的反舰导弹击中过沙特的军舰和油库。 巴基斯坦空军用中国的枭龙战机在空战中击落过印度的阵风,这些画面和数据不是宣传,而是真实战场上的记录。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在演训中的强度和规模早已超过了很多西方国家。 每年数百场高原山地、岛礁攻防、城市巷战、无人机集群演练,把最复杂的环境都模拟过。 对比那些动辄跨洋出兵的军队,中国更强调防御,更注重在实战化训练里磨合战术。 没打过仗并不意味着没准备。 西方常拿“战场经验”当优越感,可现实并不美观。 F-35服役多年还在为软件和系统故障头疼,豹2在乌克兰的损毁影像广泛流传,海马斯火箭炮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成了固定目标。 战场并不会因为经验而饶过装备的缺陷。 中国装备的发展路径更谨慎,从一开始就把防御与震慑作为核心目标。 激光防空系统在中东拦截无人机,翼龙无人机在非洲执行监控任务,这些数据都在反哺装备升级。 把武器设计成减少战争可能性的工具,这是中国一贯的思路。 东风导弹存在的意义,是不让航母随意靠近家门口,无人机被出口,是帮助盟友维护安全,阅兵上展示的装备,是告诉世界中国愿意守护和平。 不同于一些国家把武力当成霸权的杠杆,中国的装备强调的是底气,是不挑事但不怕事。 对普通人来说,更容易理解的逻辑是,真正的武器未必需要开火,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和平的护栏。 中国展示新装备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提醒任何有敌意的力量,不要把克制当成软弱。 如果有一天真需要用武器回应,那就不是测试,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最有力量的武器,不是轰鸣的炮火,而是让战争不敢发生的沉默守护。
看完这场世界性的阅兵后,澳大利亚一陆军少将跳出来说:虽说中国的武器看起来很先进,
彩云飘悠念君归
2025-09-06 20:12:42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