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布克奖|石黑一雄真的是眼泪收集器

董承评文学 2025-09-06 00:54:29
⚡︎ 读石黑一雄小说,眼睛总会湿润。 以前读《远山淡影》时如此,现在读《长日将尽》亦然——不,应该说湿润得更快。 年龄大了,泪点也变低了。 《长日将尽》写一个管家,一个错过了爱情和亲情但以事业的荣誉为安慰的人,最后发现事业的荣誉也是梦幻泡影——一切都烟消云散,只有自己的苍老和孤独。 这已经很让人难受了。 更难受的,是管家步入苍老和孤独,却依然尽力维持的优雅和克制——说得庸俗点,哪怕世界都有负于你,你仍然会对世界平静地道一声晚安。 我喜欢这种优雅和克制,哪怕背后是愚钝、不堪。 我喜欢石黑一雄,喜欢他在记忆中抽丝剥茧,在细枝末节里打捞惊心动魄。我也喜欢他持续的创造力,对他来说,诺奖像布克奖一样,是写作中途而非终点的一个奖。 《长日将尽》1989年得了布克奖,这本书和布克奖的气质,极为接近。 先说小说的故事。 史蒂文斯是达林顿府的管家,他极为重视管家的荣誉感,毕生以成为“伟大管家”为追求:饭厅里来了一只老虎,也能优雅地赶走老虎,再云淡风轻地请主人继续用餐。 史蒂文斯的荣誉感,不仅在于他管好了一个赫赫有名的达林顿府,还在于借由他高水平的服务,英国一战后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达林顿府进行;英国首相、德国大使等左右世界局势之人,都由他亲自服务。 夸张一点说,史蒂文斯通过服务,影响了世界局势,如他书里所说:“世界上那些重大的决定并不是在公共议事厅里做出的,更多的情况下,那些关键性的决定反倒是在国内那些隐秘而又幽静的豪宅里经过讨论、进行权衡后做出的。” 史蒂文斯以神圣的荣誉感参与到“重大的决定”里,同时,他的父亲孤独地死去,喜欢他的人绝望地远去。 荣誉感仍可安慰他,但若干年后,他发现勋爵深度卷入纳粹——这荣誉感,反成了负罪感。 《长日将尽》像挽歌,管家固然让人惋惜;作为背景的勋爵,乃至英国贵族,以荣誉代替专业的政治参与,也一去不复返了。 说《长日将尽》与布克奖气质相近,根由即在这里。布克奖一开始只给英国作家,不也是有挽歌气质的文学奖吗? 挽歌的残忍,在于追挽之物将不可避免地逝去。 不过布克奖很快改变了挽歌气质:评选范围扩大,也给了翻译作品一席之地,这足够和诺贝尔文学奖掰掰手腕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