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爆料:中方因针对美国商务部长发表的侮辱性言论,决定限制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人工智能芯片销售。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美国先挑的事,最后让英伟达成了两头受气的冤大头。 美国商务部长之前在国会听证会上可没少放狠话,说什么“中国就该用美国筛选后的‘低配芯片’,顶尖技术绝不能让他们碰,这样才能让中国永远依赖美国供应链”。 这话明摆着是把技术当霸权工具,还顺带踩中国一脚,哪有半分外交该有的尊重?中方历来不吃“嘴炮”那套,既然你言语上不尊重,行动上就得让你知道后果,限制英伟达H20芯片销售就是最直接的回应。 英伟达这些年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2023年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占比超过三成,说中国是其"衣食父母"之一毫不夸张。 奈何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升级半导体管制,一口气把140家中国企业塞进实体清单,从设备厂商到晶圆厂一网打尽,连投资公司都没放过。这波操作直接断了不少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路,也把英伟达逼到了墙角——既要遵守美国的出口限制,又不想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就有了专门为中国定制的H20芯片。 这H20说起来挺有意思,算是H100的"阉割版"。为了卡在美方规定的红线内,互联带宽被硬生生限制到600GB/s以下,算力也从H100的400TFLOPs降到296TFLOPs,活脱脱一个被捆住手脚的"技术囚徒"。 但即便是这样的"残次款",在中国市场也成了香饽饽,阿里、百度这些大厂都排着队要。毕竟对于搞大模型训练、图像生成的企业来说,H20虽然不够顶尖,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能让业务运转起来。 英伟达本以为这手"曲线救国"能两头讨好,既能应付美国政府的管制,又能保住中国市场的份额,没想到最后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麻烦先从美国国内来了。2025年1月美国推出的AI芯片分级管制新规,把中国归为最严格的第三等级,几乎全面禁止AIGPU进口。 这政策一出来,英伟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新规"过度扩张",连消费级硬件都受牵连。可反对归反对,政策落地后英伟达还得乖乖执行,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定制芯片业务更是雪上加霜。 更讽刺的是,卢特尼克后来在采访中直言,放开H20这种芯片是为了让中国依赖美国技术栈,说白了就是要用"第四好的技术"搞倾销,这话传到中国企业耳朵里,谁听了能舒服? 中方的回应来得又快又准。早在2024年12月美国升级管制的同一天,中国就宣布对镓、锗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紧接着半导体行业协会联合三大行业发布声明,直接说美制芯片"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议国内企业减少依赖。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得漂亮,既守住了自身利益,也给美国企业提了醒。等到卢特尼克的"低配芯片论"一出,中方限制H20销售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你言语上不尊重,还想在技术上卡脖子,那自然别指望生意能顺顺当当。 这下英伟达可真成了冤大头。在美国这边,要应付越来越严的管制政策,每次新规出台都得花钱花精力改产品,从之前的A800到现在的H20,一直在做技术减法,性能砍了又砍;到了中国市场,精心准备的"特供版"又因美国官员的挑衅言论被限制,眼看着到手的订单飞了。这种两头受气的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其实这场景并不新鲜,当年美国制裁华为,逼着台积电断供,最后不也让高通这些企业损失了大笔订单?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这次轮到了英伟达。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心想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结果却适得其反。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了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国和出口国,连美国自己都有三分之二的产品用了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 英伟达的困境其实是整个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缩影。卢特尼克以为靠管制就能保住技术霸权,却忘了芯片产业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伟达为了合规,把H20的性能一降再降,可中国企业也没闲着,华为昇腾芯片的性能已经达到H100的60%,虽然还有差距,但进步速度有目共睹。 或许哪天美国官员们能明白,芯片不是用来卡脖子的工具,而是该让全人类共享的技术成果,到那时,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摆脱"冤大头"的命运。但就目前来看,这场芯片博弈的热闹,恐怕还得继续演下去。
“卖国求荣”的算力买办!前脚国家网信办刚就H20芯片后门问题约谈英伟达,后
【360评论】【10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