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湖北一位95岁老人去世,他的子女们帮他清理遗物时,才吃惊地发现当了一辈子电工的父亲还有另一重身份。 打开文件夹的那一刻,子女们愣住了:几枚斑驳的军功章、泛黄的立功证书、一份战地报道剪报,甚至还有一块从战场上缴获的美军避弹衣碎片。 原来这位当了一辈子普通电工的父亲,是一位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老兵,66年来,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段经历。 1949年,谈铁勇光荣入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入朝作战,成为志愿军第351炮兵团的一名炮兵前沿观察员。 这个岗位被称为“指挥员的千里眼”,需要无限接近前线来为炮兵精确指示目标,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上甘岭青石山战斗中,谈铁勇为了更准确掌握敌军火力点,主动要求伴随步兵出击,敌人一露头,他立刻用电台呼叫炮火支援,我方炮弹精准命中目标。 他创造了炮兵前出观察的卓越范例,短短三个月内指挥冷炮毙伤敌军90余名,战地记者专门以《指挥员的“千里眼”》为题,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 战争在这位英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一次侦察任务中,他所在的31人小分队遭遇美军炮击,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右耳被炸聋失聪。 他身上还有众多伤痕,那是当年用石灰给衣物消毒杀虫以防瘟疫留下的痕迹,这些伤疤,是战争最真实的见证。 1956年,谈铁勇复员回国,他原本可以被安排在北京的地质部门工作,但他多次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他对组织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度假享福的。”最终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地质队电工,兢兢业业地工作直至退休。 那些象征着荣誉的奖章和证书,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从未向人提及,就连最亲密的家人也对此一无所知。 在子女们的记忆中,父亲只是那个爱岗敬业、沉默寡言的电工,他偶尔在看战争题材影视作品时会情绪激动,甚至会喃喃念着一些陌生的名字。 直到他去世后,子女们才明白,那是一位老兵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那些名字是他永远无法忘记的战友。 他常对家人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用一生来回报党的恩情。”这句朴实的话,他说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谈铁勇老人深藏功名,但他的精神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家庭,他的长子继承了他的志向,投身军营。 他的孙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一门三代军人,默默传承着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2020年11月,当国家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谈铁勇老人爱不释手,一直贴身佩戴。 这是他一生中极少的一次让深藏的荣光稍稍显露于世,或许这枚纪念章勾起了他太多的回忆,这位老英雄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守与初心,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平凡,但历史终将铭记他的伟大。 在我们身边可能还有很多这样的老人,他们曾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过国家从贫弱走向强盛的历程。 他们不说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觉得那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他们的朴实和低调,正是那一代人最珍贵的品质。 如今当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时,不应该忘记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信源:湖北日报 1956年,29岁的谈铁勇退役后,承载着荣誉的奖状、奖章都被他仔细封藏起来,那些战斗经历,他也从未向人提起......致敬老兵!
这下出名了!不仅北京,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阅
【9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