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九三阅兵”举行后,不到24小时,日方回应称,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还特意提了句 “中方阅兵传递的和平信号,和我们的想法有共通处”。 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刚落幕,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就在次日公开表态“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这个不到24小时就出炉的回应,与其说是对历史的反思,不如说是给国际社会看的“即时反应”。 毕竟在此之前,日本对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态度可不是这样,从呼吁亚洲国家拒绝出席,到花重金搞舆论战把中国塑造成“加害者”,再到拿所谓“恶搞天皇”说事要求中国道歉,哪一点像有反思的样子? 很多人觉得日本这次态度转变是怕了阅兵里展示的武器,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 要知道,日本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关注从来就没断过,这次阅兵里那些能覆盖全球的战略武器,不过是把之前“中国有能力捍卫利益”的信号,更直观地摆到了台面上。 真正让日本急着表态的,恐怕是国际舆论的风向。阅兵当天,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接在社交平台说这是“抵抗侵略与殖民主义的象征”,不少东南亚国家媒体也提到“要警惕历史修正主义”。 这些声音里暗指的是谁,日本心里比谁都清楚。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还像之前那样硬刚,只会让自己在亚洲舆论里更孤立,所以才赶紧拿出“和平姿态”来缓和形象。 再说日本所谓的“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这话得掰开了看。他们说“战后坚持走和平国家之路”,可看看近几年的动作。 防卫费一年比一年高,2025年的预算又比去年涨了不少,还在搞所谓“反击能力”建设,说白了就是想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之前安倍晋三喊“上一代的错不该现在人承担”,到石破茂当首相连反思活动都不参加,这些做法哪有半点“怕重蹈覆辙”的样子? 这次表态更像是一种策略,用一句漂亮话暂时稳住局面,既不让自己在国际上失分,又能继续推进自己的军事计划,毕竟嘴上说和平,手里抓着军费增长的算盘,这种操作日本可不是第一次做。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日本这次回应特意提了“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这背后藏着现实利益的考量。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两国贸易额虽然受些影响,但仍有三千多亿美元。 如果因为对阅兵的态度太强硬导致关系紧张,受损的还是日本企业,毕竟从汽车零部件到电子元件,不少日本厂商都依赖中国市场。 之前日本搞的舆论战已经让一些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了抵触,要是再闹僵,经济上的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所以这句“战略互惠”,其实是在提醒双方“别伤了和气”,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盘算。 有人可能会问,那日本就真的没有一点反思吗?或许有,但更多是对“战败后果”的忌惮,而非对侵略历史的愧疚。 就像他们祭祀靖国神社,嘴上说“缅怀英灵”,心里想的却是“不能再输一次”。 这次阅兵展示的,不只是武器,更是中国对历史的态度,我们记得80年前的苦难,更有能力不让苦难重演。 这种“记得”和“能力”结合在一起,才是让日本不得不改变语气的关键。毕竟在实力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继续硬扛没有任何好处,不如先放低姿态,再慢慢寻找其他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日本这次表态是真心还是假意,我们都得保持清醒。历史已经证明,日本的“和平承诺”往往要看现实利益的风向,一旦外部环境有变化,态度可能又会跟着变。 就像这次,如果不是阅兵展示的实力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他们未必会这么快松口。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句表态,不如更关注日本后续的实际行动,是真的控制防卫费,还是继续搞军事扩张;是正视历史教科书里的错误,还是接着篡改史实。 这些实际行动,才是判断他们是否真的“不重蹈覆辙”的关键。 现在国际上都在看中日关系的走向,日本这次的回应算是暂时给局势降了温,但这并不意味着矛盾就消失了。 未来双方在历史认知、地区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还会存在,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始终守住自己的底线。 既不主动挑起冲突,也绝不允许别人触碰我们的核心利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日方回应“如何看待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2025-09-03 13:36·观察者网
普京算是接受了中国提出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思想!9月1日,正在我国天津参加上合
【83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