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孙立人将军的后人提出希望尽快将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安徽庐江安葬。 2025年9月3日,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盛大的阅兵仪式在万众瞩目下举行。在观礼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孙立人将军的次子孙天平。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北京观礼,与8年前的2015年相比,此次阅兵中那些更先进的坦克导弹,还有众多能自行操控的新武器,让孙天平感慨万千。 然而当他提及自己是孙立人将军的儿子时,却发现很多年轻人一脸茫然,对孙立人这个名字毫无印象,这不禁让他心中泛起一丝失落。 孙立人,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威名赫赫的将领,出生于1900年12月8日,安徽庐江金牛镇是他的故乡。 自幼孙立人便展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从庐江的私塾启蒙,到进入北京清华学校,之后又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普渡大学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他不断汲取知识,立志有朝一日能报效祖国。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惨烈战斗。孙立人率领税警总团奔赴战场,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身负重伤,但即便如此,他也未曾退缩半步,依然指挥着部队顽强抵抗。 这场战斗,让孙立人崭露头角,也让世人看到了他的英勇与坚韧。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孙立人时任新三十八师师长。在仁安羌,他迎来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战役。 当时英军被日军围困,危在旦夕。孙立人临危受命,率领部队长途奔袭,以少胜多,成功解救了被围英军。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孙立人的军事才能,更让中国军队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此后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孙立人更是率领部队一路披荆斩棘,歼灭日军3万3千人,赢得了“丛林之狐”的美誉,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然而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却在战后遭遇了不公的待遇。 由于他坚持不打自己人,违背了蒋介石的意愿,1955年,孙立人被蒋介石以“孙立人案”为由撤职,并被软禁于台中长达33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孙立人失去了自由,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正义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也与日俱增。 1990年,孙立人在台湾病逝,享年90岁。临终前,他留下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这简短的话语,饱含着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未能落叶归根的遗憾。 此后孙立人的棺木一直停放在台中大坑东山墓园,用黑色大理石包裹,至今未能入土。 孙立人的子女们一直铭记着父亲的遗愿,多年来,他们四处奔走,希望能将父亲的棺木运回安徽庐江安葬。 2016年,孙立人的长子孙安平携家人回到大陆故乡庐江祭祖,在祖坟前,孙安平泪流满面,他表达了希望父亲能葬回大陆的强烈愿望。 而孙天平,也多次为迁葬之事发声,他深知,让父亲魂归故里,是他们作为子女的责任,也是对父亲一生的敬重。 从情感层面来看,安徽庐江是孙立人的根,那里有他童年的足迹,有他的亲人,有他割舍不下的乡情。 让将军回归故乡,与家乡的山水融为一体,不仅能让他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也能慰藉家乡父老对他的思念之情。庐江的乡亲们,一直以孙立人为傲,多年来,他们也在期盼着将军能早日回家。 再看当下的大环境,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025年上半年,两岸在经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累计运送旅客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在北京举行,众多两岸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 两岸校际交流活动、科技产业研讨会等也接连不断,为两岸同胞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孙立人将军的棺木回归大陆,更是顺应了两岸交流融合的趋势,是两岸同胞共同情感的体现。 孙立人将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不应被遗忘,他的遗愿也理应得到尊重和实现。如今,是时候将将军棺木运回安徽庐江安葬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各方应摒弃不必要的阻碍,共同努力,让孙立人将军能早日落叶归根,让这段跨越海峡的心愿得以圆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资料:言短意长|抗战名将孙立人后人,今天第二次观礼 2025-09-03 20:43·澎湃新闻
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孙立人将军的后人提出希望尽快将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安徽庐
波览历史
2025-09-05 01:38:56
0
阅读:66
红红火火
希望早日将军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