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菲律宾总统突然宣布了:9月1日起,该国所有大米进口,按下60天暂停键。 信源:菲律宾总统下令自9月1日起暂停大米进口60天 2025-08-07 10:49·中国日报网 国际粮食市场突然被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全球头号大米买家菲律宾,毫无征兆地宣布从9月1日起,暂停所有大米进口,为期60天。 这消息一出,整个市场都炸了锅,让无数国际粮食贸易商措手不及。 说起来真是怪事一桩。菲律宾去年进口了创纪录的约460万吨大米,这个数字是中国的近三倍。 按理说,这么多米进来,价格怎么也该降降吧?可现实是在首都马尼拉,特级米的价格一路飙升到每公斤65比索,折合人民币差不多8块5,比越南同品质大米的到岸价还贵了三成。 问题到底出在哪?菲律宾明明是个农业国,却长期无法养活自己。 一方面是农业底子太薄,灌溉设施跟不上,大米单产一直提不起来。 更要命的是,农民种地根本不赚钱,私人贸易商把收购价压到每公斤8到10比索,连12比索的成本都覆盖不了,谁还有心思种粮? 即便今年上半年稻米产量创了新高,大量便宜的进口大米涌入市场,反而把本地米价冲得七零八落。 流通环节也是个大问题,大米从港口到市民餐桌,中间层层加价,还有不法商贩囤积居奇,趁机大捞一笔。 再加上台风频发和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这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一直很脆弱。 官方给出的解释听起来冠冕堂皇:为了保护丰收季的本地农民,而且国内的大米储备足够应付两个月。 但这说法很快就被人打了问号:要是储备真那么足,之前的米价又是怎么涨上天的?这背后显然有更深的盘算。 有分析认为,这是菲律宾在跟国际社会掰手腕。 作为最大买家,它突然不买了,国际米价应声下跌,越南、泰国这些主要出口国肯定急得跳脚,到时候菲律宾再回来买,就能拿到更低的价格。 毕竟,当时印度刚解除出口禁令,全球大米供应正变得宽裕。 当然,也少不了内部政治斗争的猜测。 这个决定是在总统访问印度期间,与内阁商议后采纳了农业部的建议做出的,并非一时冲动。 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和派系博弈,外人很难看清。 这一招“退群”,直接搅动了全球的米缸。 越南和泰国的出口商急忙把销售重心转向非洲和孟加拉,但那边的买家出价要低得多,生意并不好做。 泰国的大米报价甚至跌到了八年来的最低点。印度也挺尴尬,刚和菲律宾升级了伙伴关系,还指望着多卖点米过去,结果被摆了一道。 对菲律宾国内来说,这60天的暂停令也未必是灵丹妙药。 有农民组织就指出,进口商完全可以在9月1号前疯狂进口囤积,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真正的风险在于60天之后,一旦恢复进口,如果国内产量跟不上,米价恐怕会报复性反弹,最终倒霉的还是普通消费者和那些等着米下锅的加工企业。 这出大戏,看似是菲律宾在保护本国农民,实则是一场复杂的博弈,把压力巧妙地转移给了出口国,同时也考验着与美国等国的经贸关系。 未来这两个月,国际市场注定要在动荡中寻找新的平衡点,而菲律宾自己,也必须面对政策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更大风浪。
硬气一回,中方对美中止合作,不接受任何谈判请求。中美第六轮经贸会谈在华盛顿落
【1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