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亡100多年,列强为啥还怀念大清?其实,他们怀念的是:条约割裂万里山河的“文明馈赠”,运奴船贩卖华工的“人力资源调配”,鸦片换走瓷器的“美好时光”,传票审判华夏法统的“司法进步”。 他们真的十分怀念大清,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法等老列强,还是沙俄、美国和日本等新列强,它们都拿过大清的银子,是大清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积蓄喂饱了他们。 战争赔款、关税控制、领土割让、资源掠夺、文物劫掠、经济特权……所有列强的“第一桶金”里都有中华民族的血汗。中华民族为啥会经历百年屈辱,新中国为啥会一穷二白?难道他们心里没逼数? 一是战争赔款,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1858年《赔偿美商民损失专约》,赔款50万两白银给美国;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各获得800万两赔款;1881年《改订条约》,赔款500万两给俄国。 1895年《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给日本,加上还辽费用,总共2.3亿两,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4.5倍。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拉了坨大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1905年,《续订藏印条约》附《拉萨条约》,赔款120万两给英国;《胶(州)高(密)撤兵善后条约》,赔款40万银元给德国。 赔款总计12.3亿两白银和2140万银元,彻底榨干了中国的社会财富。这意味着中国几乎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被用于支付赔款,根本无从谈及资本原始积累和现代工业化建设。 除了赔款割地,列强还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盐税、外贸和金融,扼住了中国经济的咽喉。英国通过赫德掌控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将进出口税率强行压至5%以下,甚至用中国关税作为赔款抵押,实现了“用中国人的钱掠夺中国”的殖民奇迹。 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挤压民族工业生存空间。中国的铁矿、煤矿、铁路等核心产业大多被外资控制。至1949年,全国生铁产量的96%、钢产量的83%都来自帝国主义控制的钢厂。 这种“竭泽而渔”的掠夺,使得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无法完成正常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连最基本的钉子和火柴都要进口,被称为“洋钉”“洋火”。 列强在政治上的“以华制华”策略更为精妙,扶持李鸿章、袁世凯等代理人,制造利益均沾竞争格局。1898年的法国漫画《皇帝与国王们的蛋糕》生动记录了这一幕: 德皇威廉二世、英女王维多利亚、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围桌瓜分标着“中国”字样的蛋糕,而留着长辫的清朝官员只能惊恐地旁观。这种“餐桌礼仪”正是殖民秩序的直观体现。这也是为啥哪怕过去100多年,美国务卿布林肯依然能抛出“餐桌菜单论”。 他们实在是太向往殖民时代了,做梦都想念大清。所以,2024年11月,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弗里兰宣称:“中国只有回到清朝,美加才有喘息之机。”将清朝“不平等条约时代”美化为“合作典范”,幻想中国重回任人宰割的状态。 2025年3月,美国议员甚至提出“中国不还百年前《辛丑条约》赔款,就不承认千亿美债。”都特么21世纪第二个10年了,他们竟然还在幻想19世纪,试图将近代殖民掠夺的债务合法化,简直匪夷所思。 西方对大清的想象始终带有东方主义色彩,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将中国描述为“世界历史的婴儿期”,认为这个“静止的帝国”需要西方唤醒。这种哲学建构为殖民提供了合法性:既然中华文明已经停滞,那就需要外部力量推动其“进步”。 说穿了就是“西方中心论”,但这玩意却被李约瑟、费正清、史景迁等西方汉学家奉为圭臬。李约瑟发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堪称杀人诛心之问。 费正清则提出了“冲击-回应”理论,强调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外来影响与内部变革互动。在这种预设中,他将西方视为主动“变革引擎”,中国则是被动回应者,其本质就是“文明等级论”的延续。 所以,当中国拒绝被定义、被统治和被奴役时,西方就会自然而然怀念那个可以随意拿捏中国的时代,希望中国回归那个愿意无条件接受一切既定规则的大清。 但历史早在1949年10月1日就写下了答案:站起来的人民,永远不会再跪下!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誓言,更是对人类尊严的永恒捍卫!
大清已亡100多年,列强为啥还怀念大清?其实,他们怀念的是:条约割裂万里山河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9-04 13:01:2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