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名叫做蔡国栋的台湾老兵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妻子在看到他后,竟然直接打开大门说:“你走吧,我没什么话跟你说了,以后你也不要再来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年春天的聊城,风里还夹着些许寒意,蔡国栋站在老宅门前,脚下的青石板泛着潮气,手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他身后站着妻子和女儿,三人沉默无语,只有远处传来的鸡鸣打破寂静,门内传出扫帚扫地的沙沙声,像是时光正在慢慢剥落,五十年过去,老宅依旧,但人已苍老。 蔡国栋十五岁那年,父母做主娶了邻村的刘金娥,那时的婚姻没有太多选择,男方家穷,女方年长三岁,但勤快能干,在父母眼里再合适不过,新婚那天,蔡国栋低着头站在一旁,眼里没有一丝喜色,刘金娥进门后默默做着家务,照顾公婆,春播秋收样样不落,日子过得虽清贫却也安稳。 可蔡国栋的心始终没有安在家里,他读过几年书,脑子活,常跟村里老先生借书看,总想着外面的世界,大大小小的梦想在心里发了芽,村头的槐树下,他常望着远方发呆,抗战爆发后,他抓住机会离家去了南京,他没有和家里人说太多,只说要去读书,刘金娥站在村口送他,眼里满是不舍。 到了南京,蔡国栋进了学校,后来又参了军,战争让很多人失去了归路,他也沿着命运的轨迹一路南下,成了空军教官,战乱中,他没再写信回家,心里想着刘金娥早已另嫁,也许已忘了自己,他在青岛遇上了另一个女人,两人性情相投,很快成了亲,1949年,随部队去了台湾,开始新的生活。 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容易,一家人住在狭小的军眷房里,温饱都是问题,他白天训练飞行员,晚上批文件,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家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他没有告诉新妻自己在大陆还有个名义上的妻子,这个秘密被他埋在心底多年,他有了孩子,生活慢慢稳定下来,旧事如尘封的书页,再也不愿翻开。 而在山东刘金娥那边,日子则完全不同,丈夫一走就是半个世纪,她没有改嫁,独自照顾年迈的公婆,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一一扛起,村里人都劝她另寻出路,她总是摇头,说自己是蔡家的人,不能改,她去田里干活,回来还要照料病重的婆婆,日子苦得像灰色的雨,一场接一场地下着,她没有留下孩子,也没有亲人依靠,靠着织布和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几十年来,她把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屋的门从没锁过,每年过年,她总会多蒸一个馒头,放在灶台边,村里小孩问她为什么,她只说是给远方的人留的,她不爱说话,但眼神里总有一种等待的倔强。 1979年,两岸开始有了些联系,蔡国栋的女儿无意中在父亲抽屉里发现一封泛黄的信,上面写着一个陌生的名字,她悄悄托人打听,才知道山东还有一个女人等了她父亲五十年,她没有怨恨,只是想弄清楚父亲的过去。 1987年探亲政策开放,蔡国栋犹豫了很久,终于决定回乡,他没有告诉太多人,只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那个早已陌生的村庄,车子开进村口时,几个老人认出了他,纷纷围上来,有人指着远处的老屋说,那房子还在,那人也还在,蔡国栋站在门前,听着屋里熟悉的扫地声,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 门打开时,刘金娥站在门里,满头白发,手里还握着扫帚,两人四目相对,空气像是凝固了,她没有说话,也没有惊讶,只是转身回了屋里,院子里站着的三人,没有一个敢迈步进去。 屋里静得出奇,蔡国栋在屋中坐了一会儿,说了些话,刘金娥听着,没什么反应,只是低头看着炕沿,炕沿上有一道刻痕,是当年新婚那天,他随手刻下的,那一刻,他发现,记忆里的那个女孩已经不在了,面前的是一个被岁月压弯了腰的老人。 不久后,蔡国栋离开了老屋,他没有回头,只在村头的祖坟前跪了很久,刘金娥没有送他,只站在门里看着那背影渐行渐远。 十年后,刘金娥离世,村里人为她操办丧事,把她葬在蔡家祖坟旁,她没留下什么财产,只有一只破旧的搪瓷碗和几件衣服,村民说,她生前每顿饭都多放一副碗筷,像是等着谁回来吃饭。 蔡国栋的女儿每年清明都会来扫墓,她会带着弟妹,摆上三副碗筷,有一年,她发现墓前多了一只旧搪瓷碗,碗里装着一块她父亲最爱吃的红薯干,她没问是谁放的,只是轻轻把它摆正,然后在心里默念了一句。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台湾老兵离家后再娶,50年携妻女回乡》
1988年,一名叫做蔡国栋的台湾老兵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04 00:36: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