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亲人后事本已心力交瘁,若再陷入遗产纠纷,无疑是雪上加霜。有些手段看似在规则之内,实则暗藏机锋。虽然未必都违法,却足以打乱你的节奏、扰乱情绪。提前知晓,方能从容应对。
🔎 以下是一些争议中可能出现的策略与应对建议:
1️⃣ 突然出示“最终版”遗嘱 对方可能在关键时刻拿出一份你从未见过的遗嘱,声称更具法律效力。 ✅ 如何应对:保持冷静,仔细核对其形式是否合法——比如是否为自书遗嘱,或有无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见证人(代书、打印遗嘱)。可当即提出笔迹鉴定或申请审查立遗嘱人当时的民事行为能力。
2️⃣ 质疑你是否尽到赡养义务 根据《民法典》,确实对主要扶养人可多分遗产。但对方可能夸大其词、贬低你的付出。 ✅ 如何应对:提前整理好赡养费汇款记录、陪护照片或记录、医疗费票据、日常联络通讯等,用事实回应质疑。
3️⃣ 抢先控制财产,造成既定事实 比如擅自拿走存折、房产证、贵重物品,或提前进行转账、取现。 ✅ 如何应对:首先厘清遗产范围,若对方存在隐藏、转移行为,可依法主张其少分或不分。必要时立即申请财产保全,防止遗产流失。
4️⃣ 表面妥协,实则定性 “我们同意这笔钱是爸爸的”听起来很配合,但后半句可能是“所以应该作为遗产平分”——意图否认属于你个人的赠与或借款。 ✅ 如何应对:不轻易接受对方对财产性质的概括,追问具体依据,要求出示证据。
5️⃣ 以亲情牌扰乱节奏 在协商或庭审中避开法律与证据,大谈感情、付出或困难,试图影响判断或拖延进程。 ✅ 如何应对:表示理解情绪,但仍坚定聚焦于事实与法律:“请法院依法依据证据作出裁判。”
📌 最后提醒:遗产分配尊重证据和规则,情感陈述无法替代法律事实。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尽早找专业律师帮助,用法律武器稳妥保护自身权益。
--
若您需要专业律师帮助,✍或📩,立即为您连系当地靠谱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