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猎杀:哈马斯发言人18个月逃亡终被锁定,全家9口遭精准空袭引爆国际争议

修竹崽史册 2025-09-02 10:37:12

这就是人工智能分析的可怕之处!哈马斯发言人阿布·奥贝达和家人,在18个月当中,一直待几天就换一个地方,最终,还是被以色列空军抓住,直接空袭全家9人全部身亡。   阿布·奥贝达,真名叫胡代法·萨米尔·阿卜杜拉,1985年出生在加沙。   他的家族故事跟巴勒斯坦的苦难史绑在一起,1948年战争让祖辈流离失所,定居加沙。   从2002年起,他开始为哈马斯的卡萨姆旅对外发声,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后,他正式成了发言人。   蒙着红白格纹头巾,他在镜头前宣扬抵抗,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他更是频频露面,警告对方入侵的代价。   2025年8月30日,加沙城里马尔社区的一栋六层公寓楼被炸毁。   那天傍晚,五枚导弹从不同方向砸下来,整栋楼瞬间崩塌,烟尘吞没街道,碎片飞得到处都是。   现场一片混乱,人们尖叫着逃跑,巴勒斯坦方面统计,至少七人丧生,二十多人受伤,包括小孩,哈马斯愤怒控诉,这栋楼住满了平民,以色列此举是想恐吓大家逃离加沙城。   以色列军方和情报机构辛贝特随后宣布,这场行动干掉了“哈马斯核心人物”。   情报来自长期监控,结合信号分析和实地跟踪,打击精准得像教科书。   国防部长卡茨在网上庆祝,说这重创了哈马斯的宣传机器,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提到,这是加沙攻势的一部分。   爆炸不仅杀了阿布·奥贝达,连他妻子和几个孩子也没能幸免,哈马斯内部确认,全家九口全没了。   他们认为,这不只是针对个人,而是要摧毁抵抗者的家庭根基,加沙本就挤满了避难的平民,这种全家覆灭的悲剧,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道原则的质疑。   从2023年冲突爆发,人工智能就成了以色列的秘密武器,一个叫“薰衣草”的系统,通过算法分析手机信号、社交联系和监控录像,快速标记可疑目标。   它能扫描加沙230万人的数据,找出跟已知激进分子相似的人,生成嫌疑名单,战争初期,它标记了近3.7万名男性,大多是低级别成员。   还有个系统叫“福音”,专门追踪建筑和隧道,结合无人机、卫星和地面传感器,自动挑出可能藏人的地点。   另一个更争议的工具叫“爸爸在哪”,通过手机定位,专门等目标回家时发出警报。 这些系统效率惊人:过去,情报官几个月才能定几十个目标,现在几天就能筛出几百个,直接缩短了从情报到打击的时间。   在阿布·奥贝达的案例里,他的通信和移动轨迹可能早就被锁定了,他从贾巴利亚到汗尤尼斯,再到加沙城中心,频繁换地方,但人工智能通过交叉分析,愣是猜出了他的下一步。   人工智能靠历史数据训练,可能有偏差,比如,“薰衣草”曾把普通警察或文职人员错标为目标,因为他们的通信模式看着像激进分子。   系统准确率号称九成,但在实战中,情报员审查时间常被压到几十秒,错杀风险大增。   联合国秘书长对此很担忧,觉得人工智能让责任归属变模糊,美国也在调查这些工具是否违背人道法。   以色列把加沙当成了科技试验场,从无人机到铁穹,再到人工智能,2021年的行动就被称为“第一场人工智能战争”。   现在人工智能更深度介入,每天帮空军锁定数百目标,速度远超从前。   可这也带来了问题:人工智能本该让打击更精准,但为了省钱,军方常对低级目标用普通炸弹,直接炸毁整栋楼。   这导致平民伤亡激增,像阿布·奥贝达家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人权组织警告,这种做法可能违反国际法,监控数据的收集方式也有侵犯隐私之嫌。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新浪网

0 阅读:53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