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到台湾后的一天,出门遇见了邻居朱怀冰,正要打招呼,朱怀冰却装作没看见,低头离开。一个国民党中将见了上将,像躲瘟神一样。 1949年后的台北,总透着股说不出的压抑。白崇禧到台湾后,日子过得远不如从前自在,曾经的“小诸葛”风光不再,更多时候只是个被严密盯着的普通人。 有天下午,他出门散步,没走多远就撞见了邻居朱怀冰。按说论军衔,白崇禧是上将,朱怀冰只是个中将,以前在大陆时,白崇禧还提携过朱怀冰,怎么着也该打个招呼。 可白崇禧刚想开口,朱怀冰却像没看见他似的,头猛地低了下去,脚步也加快了,贴着路边就溜了过去,连个眼神都没敢递过来。 一个国民党中将见了上将,躲得跟见了瘟神一样,这事儿看着荒唐,却藏着当时台北最真实的生存规矩。 朱怀冰这人,一辈子最会的就是看风向、跟对人。早年间从保定军校出来,就紧跟着陈诚,后来又靠着夏斗寅往上爬,每一步都踩在权力的关键点上。 1948年在武汉,见白崇禧手握华中军政大权,他又赶紧凑过去,顺顺利利拿到了“鄂西行署主任”的位子。 对他来说,所谓的“忠诚”从来都是跟着权力走的,哪边势头猛就往哪边靠。 到了台湾,局势早就变了。陈诚成了权力核心,而白崇禧在蒋介石眼里,就是根扎眼的刺,不仅没实权,还被处处监控着,是明摆着的“危险人物”。 朱怀冰心里门儿清,这时候跟白崇禧扯上关系,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那天在街上躲开白崇禧,对他来说根本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一次清醒的“切割”——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向新的权力中心表忠心,证明自己跟白崇禧划清了界限。 白崇禧一开始还没太往心里去,以为朱怀冰是怕被人看见惹麻烦,没多想。后来他主动上门拜访,想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可刚走到朱怀冰家门口,还没进屋,就听见屋里朱怀冰扯着嗓子喊:“谁让你把他放进来的?不会说我出去了吗!”这话故意说得很大声,就是要让白崇禧听见,也让周围那些盯着的人听见。 朱怀冰这是故意羞辱白崇禧,也是在做给所有人看——他要彻底断了和白崇禧的所有联系,哪怕是过去的旧情分也绝不留。 这种撕破脸的做法,看着难看,却是朱怀冰在当时环境里的“自保之道”。 反观白崇禧,到台湾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名义上有个虚职,可家门口专门设了个派出所盯着,出门身后总跟着“尾巴”。 有次军警还以“查违禁品”为由闯进他家,翻箱倒柜不说,连地板都给撬了。他打电话质问蒋经国,得到的也只有一句冷冰冰的“例行检查”。 官方的打压很快变成了所有人的疏远,朱怀冰的躲避只是个开始。后来老搭档李宗仁回了大陆,白崇禧在台湾叹着气说“我没脸见人”,那叹气里满是绝望——他不仅被权力抛弃,还被整个圈子孤立,活成了一座孤岛。 最后,朱怀冰靠着精准站队,稳稳当上个“国策顾问”,安安稳稳过了晚年。而白崇禧,就在无尽的猜忌和监视里,1966年孤独地走了。 其实那天台北街头的擦肩而过,早就注定了两人不同的结局——一个靠着“识时务”活下去,一个却成了失势后被时代抛弃的人,那场景冷得让人心里发沉。
特朗普会点头统一台湾?厦大教授一句话震惊全场:“买下来”比打下来省事多了!不是真
【18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