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普京在中国访问,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与德国总理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了一则非常直接的警告。 马克龙在普京访华的节点上高调发声,确实有他自己的盘算。不是巧合,也不是凑热闹,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外交动作。 他和德国总理肩并肩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想让人看到一个“欧洲还很团结”的画面。特别是在普京和中国领导人谈笑风生的时候,欧洲必须制造点声音刷刷存在感。 但问题是,这场“团结秀”并没有演得多成功。德国总理在发布会上显得很保守,语气平淡,像是被硬拉来站台的。 他既没设下明确的底线,也没像马克龙那样点名特朗普。这种明显的态度差距,其实就暴露了欧盟内部现在有点“心不齐”的现状。 随着冲突拖到第三年,大家早就没了当初的劲头,不少国家都有了“疲劳症”,对援助的力度也在减弱,马克龙这强硬表态,多少也有点想给欧洲盟友们打打气、把松散的阵线再拢一拢的意思。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马克龙居然把特朗普搬上了台面。这可不是随口一提。他明知特朗普有过“推动停火”的表态,现在却拿这当筹码,等于在说:“你普京要是不搭理我们欧洲,不只是轻视我马克龙,还打了特朗普的脸。” 这个话说得漂亮,背后其实是在给美国加压:你们国内如果有人真想减少对乌援助,那现在就得考虑清楚,这不光是乌克兰的事儿,还牵扯到整个西方阵营的信誉,甚至是特朗普个人的面子。 不过,再高明的语言策略也敌不过现实的硬实力。普京压根没回应什么,继续照原计划在中国展开访问,谈合作、签协议,该干嘛干嘛。这种“无视”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而且眼下的俄罗斯,已不是刚开战时那个处处受限的局面。能源出口已经向东方倾斜,尤其是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翻倍,财政状况稳得惊人,有了这个底气,哪怕西方说得再漂亮,也难以撼动其立场。 中俄之间的关系更不是靠“站队”维系的。他们的合作是实打实的利益纽带——俄罗斯有能源和军工,中国有市场和工业体系,彼此补位,越走越近。这种合作,不是几个外交警告就能撼动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马克龙这场发布会更像是一次“高调演出”,他确实赢得了注意力,也再次证明自己是欧洲少数还在积极推进乌克兰议题的领导人。 但就效果来说,并没有改变什么。现实中,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影响力正在式微,而中俄之间的合作却在不断强化。 这是一场语词和行动、表态和战略之间的较量,而显然,这一次,是后者赢了。
就在刚刚马克龙向普京发出警告8月31日,马克龙在与德国总理会面期间,直接警告
【1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