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必须是啥也没学会,才达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上了四年学啥也不会,混了四年出来呢?其实不可能啥都没学会,天天学英语怎么也得会说一点吧。 这个说法的意思是,不能认为学了四年中文系就应该会写作,在经济系上四年就一定能赚大钱,经济系本身也不是培养赚钱能手的。这是因为你把大学教育当成职业教育了。比如说上两年烹饪学校,学会炒菜、蒸包子,这没白费功夫。 但大学教育恰好不教这些立竿见影的东西。大学教育的目标是,看起来学生好像什么具体技能都没学会,但实际上他们的认知提高了,逻辑水平、思维水平提高了,也就是素质提升了。 这就是中西教育的不同之处。我们特别强调打基础,把概念原理都背下来,然后考试考高分。西方教育从来不强调打基础,而且他们考试总是考不过我们,比如奥数,他们就考不过我们。但最后他们发明创造很多,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强调学习专业的东西,而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正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必须是四年看似学不会具体东西,才能达到其目的。 建议年轻人在大学四年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谈恋爱。因为这正是青春最勃发的时候,应该利用这个时间谈恋爱。 第二件事情一定要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这一生发展的方向,将来始终朝着这一个方向发力,也许是所学专业,也许不是,但要考虑好。 这两件事就是最重要的。 那些好学生跟相对表现没那么好的学生的区别在哪里? 我眼里没有好学生和不好的学生。有时候我们上一堂课好几百人,不可能对每个人都了解。但是,我喜欢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我在北大做博士后的时候,给99级的学生上过课,当时讲公共经济学,布置作业后,就发现北京大学的学生跟其他学校的学生不一样。 其他学校的学生东抄抄西抄抄,而他们会独立思考,把问题研究透彻,几乎是以商榷的态度来完成作业。这种独立思考的意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是大学生最应该养成的。 但是有一种说法,好的老师不怎么讲课,因为讲课的老师也没什么东西可讲,只是应付一下,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能在课堂上给本科生上课的老师,以年轻老师和教授为主。有一年,教育部发了个文件,说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但真正做了教授,尤其是年纪很大的院士,很多都没有能力给本科生上课了。他们可以给博士上课,因为博士上课没有规范,随便聊聊就行。 大学本科生的课程非常规范,课本内容就那么多,技巧、公式推导都有要求,都得会推导,年纪大了确实推不动。 因此,所有站在本科生讲坛上的人,都是最能讲本科生课的人,而且不会糊弄。因为他们对知识掌握得很新鲜,电脑、PPT、AI都会用,公式就在那,必须推导出来,根本糊弄不下去。其他没上讲台的人,不是因为没机会,主要是因为讲不好。 而且我再说一遍,大学生上课跟中小学不一样。中小学上课要坐直听讲、做作业,大学不是这样。大部分学生上课会看手机,没听讲不见得就学不好这门课。小学生就不一样了,如果上课没听老师讲,课后也不会去看,也看不懂。大学生主要靠自学,所以大学生认真与否,和学习好坏没有必然联系,这就叫熏陶。 我们常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我教过的学生,正式的、非正式的加起来几十万肯定是有的。所有人最起码都认为我在学术上、思想上是不错的。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好几百个老师,真正对他们有影响的可能很少,我可能是其中之一。要是听那些没在大学当过老师的人讲,你会以为大学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不是真正的大学。
居然有这种大学教授?真正的文人风骨!最近有个大学教授彻底火了,她的事迹必须上热搜
【76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