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曹操占领并州后,他下令:不能让小孩子吃冷食,否则家长受刑半年,曹操颁布的这个法令确实让人惊讶!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寒食节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 传说晋公子重耳流亡时,介子推曾割股肉救主,重耳当上晋文公后却忘了封赏他,介子推便带着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抱着大树被烧死。为纪念忠臣,晋文公下令每年此日禁火寒食。 这个习俗在山西一带特别盛行,到了东汉末年,有些地方甚至要寒食整整一个月。 问题就出在这里,北方春天还很冷,长时间吃冷食对身体伤害很大,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后汉书》记载当时“老小不堪,岁多死者”,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坚持吃冷食而生病甚至死亡。 曹操占领并州后,很快了解到这个情况,建安十一年,他颁布了著名的《明罚令》。 令文中说得很明白:“北方天寒地冻,老弱妇孺吃冷食会出大问题。”他拿吴国人纪念伍子胥做对比。 伍子胥被投江而死,吴国人也没有因此不喝水,为什么纪念介子推就非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呢? 曹操的处罚很严厉:给孩子吃冷食,家长判半年刑,主管官吏判百日刑,县令郡守扣一个月俸禄。 这不仅仅是关心百姓健康,也有政治考量。并州刚被平定,革除有害旧俗能收拢人心,稳定统治,其实在曹操之前,东汉的周举任并州刺史时,就把寒食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三天。 但只有曹操以法律形式强制推行,显示出他的执行力和改革魄力。 尽管曹操严令禁止,寒食节并没有完全消失。三国归晋后,因为“晋”字的关系,习俗又重新兴起。 不过时间已经缩短为三天,危害大大减少,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并。 禁火寒食的习俗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祭扫、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更健康的活动,曹操的禁令确实有科学道理,中医认为春季应该温补脾胃,吃冷食容易伤害消化系统,煮熟的食物在常温下放置8小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放置48小时后更是超过安全标准。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春天吃存放多日的冷食,食物中毒的风险很高。 如今清明节踏青扫墓、吃青团,已经很少有人坚持古代寒食节的做法了,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这背后有一位被称为“奸雄”的政治家曾经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建安十一年,曹操占领并州后,他下令:不能让小孩子吃冷食,否则家长受刑半年,曹操颁
文史充点站
2025-08-30 11:26: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