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秋,广西上思县"官皇屯"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意外掘出两具造型诡异的巨型棺椁,棺底赫然显现神秘北斗七星图案,墓主人身份直指明初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消息源自:《广西上思惊现明代合葬棺椁 考古界热议建文帝下落新线索》2008-11-05 南国早报】 挖掘机司机老黄握着操纵杆的手突然僵住了。2008年11月那个普通的上午,在广西上思县官皇屯的工地上,他的铲斗撞上了地底下什么硬家伙,震得整个驾驶室都在晃。"见鬼了,这地方不该有石头啊!"他嘟囔着跳下车,抄起铁锹往坑里扒拉几下,黑褐色的土层里竟露出一截光滑的弧形表面,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 工地主任老韦蹲在坑边抽烟,烟灰簌簌落在土堆上。"该不会是古墓吧?"他想起去年县里文物局来做普法宣传时发的册子,赶紧摸出手机。电话那头县考古所的周研究员正在吃午饭,听到"三合土"三个字,筷子啪嗒掉在桌上——这可是明代贵族墓葬的典型特征。 三天后,考古队围着这个长满荒草的小土坡拉起了警戒线。周研究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拂去棺椁顶部的浮土,突然"咦"了一声。身旁的年轻助手小陈凑过来,只见泥土中隐约露出七枚铜钱的轮廓,排成勺子的形状。"北斗七星葬式..."周研究员声音发颤,"这规格起码得是亲王级别。" 工地外围观的村民骚动起来。七十多岁的覃阿婆拄着拐杖直跺脚:"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说,官皇屯埋着个穿龙袍的贵人!"她布满皱纹的手指向远处的山坳,"老辈人讲那是建文皇帝逃难时歇脚的地方。"几个穿校服的中学生挤在最前排,举着手机不停拍照,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大声问:"老师,是不是历史书上那个被叔叔抢了皇位的倒霉皇帝?" 实验室里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北京来的纺织品专家老李整天趴在显微镜前,突然某天拍案而起:"这云纹锦的织法绝对是宫廷造办处的手笔!"但当他看到碳十四检测报告时又愣住了——1430年左右,这比建文帝失踪晚了三十年。更蹊跷的是人类学报告显示,较大那具棺椁里的遗骸居然是女性,盆骨特征明显。 "会不会是建文帝的妃子?"小陈在研讨会上刚开口就被老周瞪了回去。头发花白的钱币专家吴教授推了推老花镜:"这些永乐通宝的铸造工艺有问题,像是民间私铸的。"他捻着铜钱上的绿锈,"要说这是皇帝陵寝,怎么连块墓志铭都没有?" 争论最激烈的那天,县文旅局的领导亲自来送盒饭。周研究员扒拉着凉透的米饭,忽然盯着饭盒里的排骨发愣:"你们看,这像不像三合土的配方?"他比划着解释,"石灰、糯米汁、泥沙,明代贵族就爱用这个当棺椁——可广西土司也用啊!"这话像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 最终的报告会开得像场辩论赛。主张"建文帝说"的专家指着棺椁照片:"北斗七星象征紫微垣,除了皇帝谁敢用?"反对派立即反驳:"万一是某个僭越礼制的土司呢?"会议室后排的记者们低头猛记,有个女记者悄悄发信息:"主编,明天的标题恐怕得改成《明代贵族墓惊现广西,身份成谜》..." 如今那两具棺椁静静躺在广西博物馆的恒温展柜里。某个周末的下午,曾参与发掘的小陈带着女儿来看展览。小女孩踮脚指着说明牌问:"爸爸,这个皇帝为什么和阿姨埋在一起呀?"小陈笑着揉揉她的脑袋:"可能历史就像拼图,我们永远找不齐所有碎片吧。"窗外夕阳把展柜玻璃染成琥珀色,那七枚铜钱在射灯下闪着幽幽的光,仿佛还在等待某个尘封六百年的秘密被真正揭开。
15岁,59秒06,广西纪录破了!她刚跑完,观众席先安静三秒,然后炸了。
【24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