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向纳米比亚伸出援手,运送了近四千吨大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数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29 01:26:06

2016年,我国向纳米比亚伸出援手,运送了近四千吨大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数年后,这个经济困难的非洲国家竟以一份厚礼回馈,引得西方国家艳羡不已。 【消息源自:《中国首批援助纳米比亚粮食举行分发仪式》2016年新华网;《纳米比亚总统谈中企铀矿开发贡献》2016年澎湃新闻】 纳米比亚农业部仓库管理员老约翰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大米。2016年那个闷热的早晨,当他看着中国货轮卸下第387袋印着"中国援助"字样的麻袋时,这个在温得和克港干了二十年的老工人突然蹲在地上哭了。"上次见到这么多粮食,还是我爷爷那辈人说的德国殖民时期。"他抹着眼泪对前来监督分发的中国商务参赞说。参赞拍拍他肩膀:"这次不用还,是送给纳米比亚朋友的。" 这个人口不足250万的非洲国家正经历着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首都超市里的玉米粉价格涨了三倍,北部村庄已经出现饿着肚子上学的孩子。中国驻纳大使馆的厨师老张发现,最近来蹭饭的当地雇员越来越多。"王大使,咱们后厨的剩饭现在都有人专门等着收。"老张操着河南口音汇报时,大使正在批阅国内发来的援助方案。文件抬头印着"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八个红字,末尾附页详细列出了纳米比亚铀矿储量数据。 "把粮食先运过去,其他的慢慢谈。"北京方面的指示比预想来得更快。2016年7月,满载大米的船队还没靠岸,西方媒体已经开始阴阳怪气。《法兰克福汇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追问:"这是否与中广核正在谈判的铀矿项目有关?"纳米比亚农业部长当场黑了脸:"当你的孩子饿着哭喊时,你会先查面包的产地证明吗?" 中国援助的粮食确实来得正是时候。在奥乔宗朱帕省的分发现场,抱着孩子的母亲们排成长龙。26岁的单亲妈妈莎拉领到米袋时,发现里面还夹着中文说明书。"得用三倍的水煮,中国米比我们的更吸水。"她念着翻译成当地语言的烹饪提示,周围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笑声。这些长粒香米后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北京米饭",甚至催生出新的谚语:"比中国大米更可靠的是中国人的承诺"。 铀矿谈判确实在同步推进,但比想象中曲折得多。中广核的地质专家老李在纳米布沙漠里晒脱了三层皮,才说服当地部落长老同意勘探。"中国人给我们打井,德国人当年只会打矿洞。"部落酋长用生硬的英语对《纳米比亚人报》记者说。当勘探队发现胡斯博矿床的那天,老李却因为中暑被送进了医院,病床上还攥着矿石样本。 2016年圣诞节前,温得和克街头出现奇景:中国援助的粮食卡车与满载铀矿的货车在十字路口交错而过。海关数据显示,当年纳米比亚对华铀矿出口量同比激增200%,但商务部发言人特意强调:"粮食援助是无条件的。"这话不假——直到2023年,中广核才真正获得罗斯平铀矿的开采权,而那4000吨大米早变成了无数纳米比亚孩子碗里的热饭。 "有些人总在计算利益,但饥荒不会等人算完账。"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在2017年新年贺词里这样说。现在首都机场高速路边,还能看到当年粮袋改造成的防水布棚屋,上面褪色的汉字依然清晰可辨。老约翰退休前教会了孙子用中文说"谢谢",虽然发音像在咳嗽,但每次中国外交官来访,这孩子都会被推到队伍最前面。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