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是连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方式,可是他们却放弃了。 中国的古代文明,就是靠汉字一步步记录和传承下来的,很多儒家经典、历史故事,都是通过汉字世世代代念下来的,正因为有了汉字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不至于被时间冲散,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哲学、法律,汉字都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一种凝结了民族精神的载体。 汉字在日本的影响也很大,日本有了自己的假名系统,但汉字依然和假名一起撑起了日本的书写和表达。 日语里许多重要的词汇必须用汉字表达,一些深层意思,也只有汉字才能准确传递,日本报纸、书籍、法律文本,汉字的身影无处不在,如果没有汉字日语也会失去很多表达的精准和厚重感。 韩国历史上汉字的地位同样很高,无论是朝鲜王朝留下的典籍,还是各种诗文都是用汉字记录的,韩文的出现确实是一种社会创新,让普通人更容易识字。 一旦汉字被边缘化结果就是跟中国、日本之间天然的文化纽带慢慢被切断,许多韩国年轻人再去看古籍、老契约,读起来感觉隔着厚厚一层窗户纸,难以真正理解。 有人可能会说放下汉字,民族自信反而会增强,用自己的文字有利于树立独立身份,但每样东西都有两面,现代韩国逐步抛开汉字,年轻人对于古代历史、哲学、古文的理解就变得越来越弱,文化、自我认同的确更强了。 但理解古人的思想却出现了困难,这种断层在社会发展初期看不明显,时间长了,弊端会慢慢显现。 再看看日本的做法就不一样,日本没有把汉字彻底拿掉,而是把汉字和假名结合,让两个体系同步发展,日常生活、技术、法律、科学和教育中。 汉字还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日本人阅读经典、交流思想,依然畅通无阻,汉字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实际上建立起了一座文化桥梁,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桥梁作用依然强大。 汉字不是简单的信息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有很多深意只有通过汉字的形与义才能体会,如同一把钥匙既能解读本国经典,也能打开邻国文化的大门,很多西方学者对汉字充满兴趣,用心钻研汉字的演变历史,就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美学太吸引人。 现在某些声音说现代人应该简化或不学汉字,追求效率与流畅,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很可能逐步消散,汉字背后承载的,不只是中国文化,更是整个东亚文化圈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如果真的都放弃了汉字,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对经典的解读都会面临巨大障碍。 在韩国全盘放下汉字,确实让识字变简单了,可惜经典典籍和那些带着祖先智慧的文字,变得越来越远离年轻一代,要与中国、日本的学者合作,或者研究区域历史,难度大大提升。 日本则用一种兼容并蓄的方式,保留住了传承的连续性,就长期来说,这样的选择让日本在国际交流、文化传承上更加游刃有余。 放眼整个东亚,汉字真的不仅仅属于中国,也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符号,而是一种凝聚了共同历史和价值观念的精神纽带,不管时代如何发展。 这种文化底蕴,都值得用心去维护和珍惜,放下并不等同于进步坚持传统,也不是落后,重要的是要明白谁能守住自己的文化根脉,谁就能在世界舞台上更大气、更自信。 汉字是东亚各国几千年来共同经营的财富,把它守好,就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连在了一起,无论选择哪种路径,深厚的文化永远是一条联系国家和民族的纽带。
特朗普警告中国,必须向美提供稀土磁铁,否则将征收200%关税!8月26日,路
【40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