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没人说印度要超过中国了?看看数据就明白了!1990年,印度经济总量是中国90%;2000年降到40%;2020年只剩25%;到2024年更只有18.8%。 上世纪末,印度一度被西方媒体捧上了“亚洲希望”的宝座。不少人坚信,凭着英语普及、IT人才、人口红利这些优势,印度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奇迹”,甚至有朝一日超越中国。 可时间过去三十多年,这种说法却越来越少听见了。不是大家忘了印度,而是现实的差距摆在那儿,谁都不好意思再提那些“预测”了。 1990年,印度经济总量是中国的90%,两国几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如今到了2024年,印度的GDP只剩下中国的20.7%。 人均GDP方面,印度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中国每人平均能创造的财富,是印度的五倍。这个差距不是靠喊口号能追上的,是一步步拉开的。 回头看数据,1990年,印度GDP是3209亿美元,中国是3608亿美元,印度还稍微落后一点。 但到了2000年,中国GDP已经涨到1.21万亿美元,而印度只有4684亿美元,比例直接掉到40%。 到了2020年,中国GDP突破14.7万亿美元,而印度只有2.62万亿美元,连中国的18%都不到。 到了2024年,中国GDP达到18.94万亿美元,印度是3.92万亿美元,落差进一步拉大。 人均GDP的差距更明显。1990年时,印度人均385美元,中国是348美元,印度略高一点。 可到了2000年,中国人均GDP涨到960美元,印度才443美元;再到2020年,中国突破1万美元,印度还不到2000美元。 202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3450美元,印度是2726美元,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这不是因为印度不努力,而是路选错了。中国搞的是工业化,从工厂到高铁,从芯片到卫星,整个制造业体系全了。 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27%,覆盖了全部工业门类,哪怕是一颗螺丝钉都能自产。 而印度呢,制造业只占14%,工业门类覆盖率也就80%,关键零部件还依赖进口。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制造得快,还制造得高端。比如华为、小米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十足,高铁、5G、无人机、新能源车这些都是中国的王牌项目。 反观印度,虽然软件外包做得不错,但靠写代码难以撑起一个大国的工业体系。 科技创新更是差距的放大器。中国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占GDP的2.4%,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AI、5G、量子通信等领域全都在世界前列。 印度虽然也有高等学府和科技人才,但整体投入远不及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也不高。 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这十年基本是“基建狂魔”模式,高铁已经修到4.5万公里,全国5G基站铺到了县城,港口吞吐量全球领先。 而印度,修高铁进度缓慢,港口物流效率全球排名120位。你说一个国家连货物运输都效率低,怎么和中国拼制造? 国际舞台上,中国也越发强势。无论是参与全球治理,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都在用实际行动扩大影响力。 基础设施、能源、电信、工业园区等项目遍布中亚、非洲、东南亚。而印度虽然也有动作,但体量和能力都远不及中国。 当然,印度经济增速确实不低,常年维持在6%以上。它在全球IT服务出口中占比18%,班加罗尔等地也有不少科技公司。 但经济增速高,不代表能追得上中国。中国的基数太大,增长一点就是印度几年的总量。 而且中国的增长正在从“数量”转向“质量”,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这还是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 有一点不能忽略,中国的产业链完整、供应链稳定、制造能力强,是全球企业绕不开的合作对象。 而印度制造业基础薄弱,自行车链条都可能断供,这种情况下,想承担全球制造重任,难度不小。 印度确实有机会,也有潜力。但现实是,中国已经在多个维度形成全面领先的格局。 从GDP总量到人均收入,从制造能力到科技研发,从基础设施到全球影响力,印度都难以望其项背。追赶谈何容易? 所以,现在为什么没人再说“印度要超过中国”?不是这个话题没人关心,而是这个话题已经不成立。 数据告诉我们一切,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被追赶的目标,而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关键支点。而印度,或许还在寻找自己的节奏。
印度人证明已经完胜中国!这是印度热门的中印对比!从GDP到人口到公路交通到进出口
【186评论】【65点赞】
不曾许诺
印度的识字率是百分之六十七,甚至落后于非洲国家。
大兵
现在不是改越南了嘛
YYYYDNS
少拿印度碰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