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猝死后,皇后述律平一刀砍下右臂,扔进棺木里,说:“我儿年幼,就让我的手臂陪伴先帝吧!”事后,手段狠辣的述律平让一百多大臣当了“陪葬”。 公元926年,阿保机亲率大军攻打渤海国。渤海国是当时东北地区的强国,实力不容小觑。 在述律平的辅佐下,契丹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渤海国的都城,俘虏了渤海国王。阿保机将渤海国改名为 “东丹国”,任命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负责管理渤海故地。 就在辽朝疆域达到顶峰时,意外发生了。阿保机在班师途中,突然病逝于扶余城。这位雄主的突然离世,瞬间让辽朝陷入了权力真空。 当时的局势有多危险?首先,契丹贵族中仍有不少人反对世袭制,希望恢复部落联盟的 “推举制”。阿保机一死,这些人便蠢蠢欲动,想趁机夺回权力;其次,阿保机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耶律倍虽被立为东丹王,但他与契丹守旧贵族的利益冲突严重;次子耶律德光虽勇猛善战,却缺乏足够的威望;三子耶律李胡年幼,根本无法服众。 在这个关键时刻,述律平站了出来。作为阿保机的皇后,她不仅是契丹贵族中的 “地皇后”,还掌握着一部分军事力量(契丹习俗中,皇后可拥有自己的属民和军队)。 但即便如此,要稳住局势,仅凭 “皇后” 的身份还远远不够,述律平需要一场足够震撼的 “表演”,既能彰显自己对阿保机的 “忠诚”,又能威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反对者。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自断右臂,陪葬先帝。 述律平自断右臂的举动,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帐内的大臣们看着这位血流不止却眼神坚定的皇后,无不心生畏惧,连自己的手臂都能毫不犹豫地砍断,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但述律平的目的远不止于此。在稳住局面后,她以 “为先帝选陪葬者” 为由,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她召集了阿保机生前的亲信大臣,包括一些反对世袭制的贵族和支持长子耶律倍的官员,对他们说:“先帝在地下孤独,你们都是先帝的忠臣,理应去陪伴先帝。” 述律平前后共下令处死了一百多名大臣,甚至包括一些功勋卓著的将领。这些人被带到阿保机的灵前,或被赐死,或被直接斩杀,尸体一同埋入阿保机的陵墓。 这场看似 “殉葬” 的仪式,实际上是述律平借 “先帝之命”,清除异己的手段。 不过,这场清洗并非一帆风顺。有一位名叫赵思温的大臣,就当众拒绝了述律平的命令。 赵思温原本是后唐将领,后来投降契丹,因作战勇猛深得阿保机信任。当述律平让他去 “陪伴先帝” 时,赵思温却反问:“皇后与先帝夫妻情深,先帝最信任的人就是皇后。若说陪伴,皇后为何不亲自去?” 述律平沉默了片刻后说:“我并非不愿殉葬,只是我儿德光年幼,还需要我来辅政。若我走了,谁来守护先帝打下的江山?” 说完,述律平又拔出短刀,作势要再砍自己的左臂。 大臣们见状,连忙上前阻拦。赵思温也知道见好就收,连忙跪地谢罪,表示愿意服从皇后的命令。 不过,述律平经此一闹,也意识到不能再强行逼迫大臣殉葬,否则可能引发众怒。于是,她顺水推舟,赦免了赵思温,这场大规模的殉葬风波才就此平息。 但经此一役,述律平的狠辣之名传开。契丹贵族们再也不敢公开反对她,权力牢牢地掌握在了她的手中。 而述律平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扶持儿子中最喜欢的耶律德光继位。 为了让耶律德光顺利继位,述律平可谓煞费苦心。首先,她利用自断右臂和殉葬事件,清除了支持耶律倍的大臣,削弱了耶律倍的势力;其次,她以 “太后” 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揽朝政,为耶律德光铺路;最后,她召集契丹贵族和大臣,举行了一场 “推举新君” 的仪式。 在仪式上,述律平故意将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叫到身边,对大臣们说:“两个儿子都是我的骨肉,我都很疼爱。现在先帝驾崩,新君未立,你们觉得谁更适合继承皇位,就去拉谁的手。” 大臣们早就知道述律平的心意,再加上之前殉葬事件的震慑,纷纷跑到耶律德光身边,拉住他的手。 耶律倍见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主动表示愿意让位于弟弟。就这样,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扶持下,顺利继位,成为辽太宗。 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南征后晋的途中病死。 当时,述律平想立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为帝。耶律李胡生性残暴,嗜杀成性,契丹贵族们都对他十分忌惮。 因此,当耶律德光的灵柩回撤时,大臣们在军中拥立了耶律德光的侄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为帝,也就是辽世宗。 消息传到述律平耳中,她勃然大怒,但因耶律李胡的残暴不得人心,大多数契丹贵族都支持耶律阮。 最终,在大臣耶律屋质的调解下,述律平不得不承认耶律阮的皇位,双方达成和解。 不过,述律平并没有就此放弃,然暗中策划推翻耶律阮,拥立耶律李胡。但事情很快败露,耶律阮下令将述律平和耶律李胡软禁在祖州,不准他们再参与朝政。 这位曾经叱咤草原、用一条手臂稳住辽朝江山的狠辣皇后,最终成了 “笼中鸟”,死于软禁之地。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猝死后,皇后述律平一刀砍下右臂,扔进棺木里,说:“我儿年幼,就让
帝王八卦
2025-08-26 14:00:25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