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71岁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

断代史鉴 2025-08-24 19:12:27

1369年,71岁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并赏了他一块免死金牌。然而,朱升一出城门,立即调转方向,逃离了京城。 朱升没往徽州去,反倒拐进了应天城外的牛首山。山脚下有个老相识,是当年他在石门书院教书时的学生,如今守着几亩茶园过活。“先生咋这时候来了?”学生见他一身官袍换了粗布短打,赶紧把人往柴房引 学生姓张,个不高,脸上刻着田间劳作的皱纹,柴房里堆满干草,一股子泥土味儿扑鼻来。“先生您这副打扮,还往这荒山野岭跑,出啥事儿了?”张学生凑近点,压低声音。朱升瘫坐在草堆上,喘着粗气,眼神里尽是疲惫。“老张啊,你不懂。朱元璋给了块免死金牌,听着光鲜,可那东西就是个摆设。皇帝疑心重,这几年谁伺候他不得提心吊胆?咱走为上策,避一避风头。” 张学生皱眉,倒碗凉茶递过去:“您是说免死金牌不顶用?朝廷不都说皇帝英明神武嘛,您可是开国功臣,又帮他拿下江山,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法子都您提的,咋怕成这样?”朱升喝口茶,苦笑一声:“英明神武?哼!那是给外人听的。我太了解朱元璋了,猜忌心比天还大。功臣们一个个看似风光,背后指不定哪天被清算。你看看徐达、李善长,哪个不是战功赫赫?可皇帝心里呢?只把他们当棋子。免死金牌顶个屁用,真动手时它就是个废铁片子。我朱升一把老骨头,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倒不如在这茶园子里躲着,种点茶养养老命。” 张学生没吭声,默默收拾柴火。朱升在牛首山一躲就是俩月,白天帮着采茶,晚上睡柴房草堆,日子清净却提心吊胆。张学生老婆偶尔嘀咕:“先生这官老爷躲咱穷地方,不怕皇帝派人抓?”朱升总是摇头:“抓啥?皇帝忙着打仗平天下,顾不上咱小人物。再说了,朝廷那帮人以为我回徽州了,谁能想到我猫在这儿。”他身子骨硬朗些了,但眼神总望着应天方向发呆,手搓着茶叶子叹:“老张你瞅瞅这茶园多安稳,可比皇宫强百倍。朱元璋那位置坐得越高,猜疑就越深。功臣都是他养的鸟儿,养肥了随时宰。我跑出来不图啥,就图个心安。” 朱升跑得精明,他71岁了,看得透这游戏。但问题是,这种逃离是不是太怂?换种角度想,朱升可是个谋士出身,脑子活络才帮着朱元璋打江山。他这一逃,摆明了不信任皇帝,反倒显出点政治智慧——权力中心是血盆大口,躲开活命才是正道。从老百姓角度看,朱升躲茶园子不也挺好吗?张学生种茶养家,日子朴实踏实,皇宫里头争权夺势动不动掉脑袋。朱升选了这条道儿,其实是打了朱元璋一个耳光:你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值一提,倒不如民间一亩茶园舒坦。 朱升没死在朱元璋手里,后来在乡下活到80多,算是个明白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