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裔美国人、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利北京时间8月21日晚写道:“印度在帮助美国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特朗普总统致力于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但印度仍拥有与中国同等规模的生产潜力,可以生产美国无法快速高效生产的产品。” 黑利的背景颇为特殊,作为印度锡克裔移民的后代,她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州长和首位印度裔州长,后来成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 她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得其对印美关系的见解具有一定特殊性。尽管她曾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员,但在一些政策议题上保持相对独立的立场,这种复杂性让她的观点既反映美国部分政治势力的倾向,又带有个人独特的洞察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变化为黑利的观点提供了注脚。2025年上半年,印度制造的iPhone出口量首度逾越2000万台,同比上扬53%,于印度智能手机出口总量中占比达50%。 目前苹果在印度已有五家工厂投入生产,其中包括塔塔集团和富士康新近投产的生产基地。这些工厂甚至着手生产iPhone17的全部四款机型,高端Pro系列也涵盖其中,且直接发货至美国市场。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苹果“中国+1”战略的深化,也表明印度制造业确实在某些领域正在快速提升其承接能力。 然而,将印度简单地视为中国的“替代者”可能过于乐观了。印度虽然在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方面与中国具有可比性,但在基础设施、供应链完整性和生产效率方面仍存在差距。 一份港口发展报告表明,在所有关键性指标上,印度皆远远滞后于中国。印度海岸线长达7500公里,然而其200个港口却无一个能跻身全球前20名。 此外,印度供应链的短板也不容忽视。有数据显示,印度手机主板70%需从中国进口,这表明即使是在印度组装的产品,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零部件供应。 黑利提到“特朗普总统致力于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但实际上美国市场的大量产品仍然需要依靠海外生产。 印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供应链调整的受益者,一方面得益于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推动。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布局和投资的结果。 对于中国而言,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比如郑州富士康已经开始量产iPhone 16 Pro的MicroLED屏幕,这种高技术门槛组件短期内难以在印度复制。 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已经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会完全“脱钩”。相反,未来更可能出现的是一种“多元依存”的局面——各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形成更加复杂但也更加 resilient 的供应链网络。 黑利的观点反映了部分美国政治人物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和对多元化供应的渴望,但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面对现实的经济和产业约束。 印度制造业的确在快速发展,但要完全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还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地缘政治、经济效益、技术变革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 黑利的言论提醒我们,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基于现实条件和发展规律来参与这一过程。
印度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已经懵了!建国这几十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西方集团面目如此狰
【134评论】【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