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发文说:“若不主动进攻入侵者的本土,要打赢一场战争,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会异常艰难。这就好比体育赛事里,一支防守超强的顶级队伍,却被禁止展开攻势,压根没胜算!俄乌局势就是这般情况。狡诈又极端无能的乔·拜登,不许乌克兰主动反击,只让他们被动防守。结果如何?不管怎样,要是我仍在总统之位,这场战争根本不会爆发——绝对没可能。精彩篇章就要开启!!!”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的最新发言,又一次将俄乌冲突的战术争议推向舆论漩涡中心。 他在当地时间5月22日上午发表的帖文中提出一个颇具进攻性的军事类比:“若不主动进攻入侵者的本土,要打赢一场战争,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会异常艰难。” 他进一步指责拜登政府限制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本土目标的政策“狡诈且无能”,并自信声称若他仍在任,“这场战争根本不会爆发”。 这番话看似是典型的“特朗普式修辞”,却真实触及了当前乌克兰战场的一个核心困境:在自卫反击战中,“攻势”与“守势”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特朗普所说的“不准反击”,并非空穴来风,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来,美国始终明确要求基辅不得使用美援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一政策被军事分析家称为“画地为牢式防御”。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乌克兰多次请求使用“海马斯”火箭系统或ATACMS导弹打击别尔哥罗德州的俄军后勤节点,均遭白宫拒绝,拜登政府的顾虑很明确:避免冲突升级为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对抗。 但批评这一政策的人不在少数,前美军欧洲司令霍奇斯(Ben Hodges)就多次公开指出,纯粹防御战略无法赢得战争,“就像是你允许别人不断打你,却不允许你还手”。 这与特朗普的“体育队伍比喻”异曲同工——只不过现实战场远比球场残酷。 然而特朗普似乎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乌克兰并非完全没有攻击俄罗斯本土。 自2023年起,乌克兰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逐渐成为袭扰战中的重要角色,屡次跨越边境,对俄方能源基础设施、军工生产节点及边境军事集结点展开突袭。 尤其今年5月后,打击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克里米亚——黑海舰队多处舰艇停泊点和雷达站连续遭袭,虽未获西方正式认可,但已成为乌克兰“自主反击”态势中不容忽视的现实。 这些行动虽未获西方公开“认可”,但也未真正被制止。可以说,乌克兰在“不触碰美国红线”的前提下,正以自己的方式演绎“有限反击”。 真正让西方战略界犹豫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打到什么程度”。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此前已警告,若乌军对俄本土实施系统性攻击,俄方“将不再区分乌克兰与北约装备来源”,这几乎明示了局势升级的风险。 拜登团队正是在这种威慑下保持着战术克制——哪怕在国内被批评为“畏首畏尾”。 特朗普所称“若我在位,战争不会爆发”则更值得推敲,事实上,在他执政末期(2021年初),俄罗斯已在乌边境集结大量兵力,而当时特朗普政府对乌军事援助一度陷入停滞。CNN2021年3月披露的一份备忘录显示,美国政府当时对乌政策“缺乏清晰反应路径”,历史无法假设,但可见的是,战争的伏笔早已埋下。 纵观近期战场,乌克兰面临的真正问题或许已不仅是“能否反击”,5月以来,俄军在北顿涅茨克-哈尔科夫一线重新掌握攻势,乌军弹药短缺与人力不足成为比“攻击范围”更急迫的挑战。 欧盟承诺的100万发炮弹至今仅交付不到一半,而美国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实际形成战力尚需时间,在此背景下,即便立即放开对乌攻击限制,效果也可能有限。 从更广的地缘视角看,特朗普言论背后还隐藏着美国两党对“战争边界定义权”的争夺。共和党倾向于“放开手脚,以战止战”,民主党则强调“管控升级,避免直接对抗”。 这两种思路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对自身卷入程度的战略分歧——而乌克兰,不得不成为这场试验的战场。 说到底,战争从不是体育比赛,没有公平的规则,也没有禁区外的“安全区”。特朗普的发言再次点燃了一个老问题:当你的对手是一个核大国,自卫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是应固守阵地,还是必须“以攻代守”? 或许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乌克兰真的大规模攻击俄罗斯本土,战争将走向何方,是更快终结,还是彻底失控?
特朗普今天发文说:“若不主动进攻入侵者的本土,要打赢一场战争,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
古往寻踪者
2025-08-22 13:11:41
0
阅读:122
用户12xxx06
美西方的意思就是让俄乌自由搏击,不受限制,俄罗斯可要好好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