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则痔疮医案,看小方也有大疗效的背后逻辑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不少患者深

美倩谈健康 2025-08-21 13:47:59

从三则痔疮医案,看小方也有大疗效的背后逻辑

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不少患者深受反复出血、疼痛之苦。

中医治疗痔疮,并非依赖痔疮专方,而是紧扣辨证论治核心。以下通过朱进忠老先生的三则医案,剖析其治疗方案与背后的中医思维。

一、案例一:辨火毒,创新给药,直折病势

61岁的朱先生患混合痔,肛门灼痛、时便鲜血1周。起初用地榆槐角丸、痔根断等常规治痔药,仅能暂时减轻灼痛,却无法根治。

朱进忠老先生细辨:肛门灼痛、便血,提示大肠火毒炽盛(燥热与火毒互结)。

牛黄解毒丸素有燥湿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朱老先生大胆创新——将1/3丸牛黄解毒丸捏成药挺,以蜜煎导法(借助蜂蜜的润导性助药物吸收)塞于肛门。

结果10分钟疼痛大减,20分钟疼痛消失,次日所有症状均缓解。

逻辑关键:针对火毒病机,创新局部给药方式。痔疮病位在肛门局部,直接将清热泻火的药物送达病所,既避免了内服药物药力分散,又能快速清解局部火毒,实现直折病势。

二、案例二:辨湿热瘀,移用经方,调治整体

20岁的戈女士反复便血数年,混合痔术后半年又发内痔,用痔疮膏、地榆槐角丸治疗10天,便血仍不止。

朱进忠老先生细审:除便血外,患者面色青黄如尘污状,舌质淡、苔白,脉濡缓——此为湿热蕴结大肠血分(湿热阻滞大肠,灼伤血络致出血)。

于是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80克、当归10克)。

该方原治狐惑病(类似口腔溃疡、肠道溃疡的疾病),还能治先血后便的近血(大肠湿热伤络所致)。

而痔疮便血的本质,正是大肠湿热灼伤血络,与经方主治病机契合。患者服1剂便血即止,继服10剂,随访5年未复发。

逻辑关键:不拘痔疮专方,从整体辨病机,移用经方。痔疮并非孤立的局部病变,而是大肠整体湿热瘀滞的外在表现。

赤小豆能行水湿、解热毒,当归可引血归经、调血理气,两药合力调治大肠气血与湿热,从整体层面解决了病因,故而远期疗效稳固。

三、案例三:辨寒凝血滞,精准用药,温通消瘀

40岁的董先生腹痛、便血十余年,被诊为结肠息肉、内痔。起初用归脾汤、黄土汤(常规治便血的中药方)无效,术后便血虽停半年,却再度复发且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内痔也加重。患者畏惧手术,求治中医。

朱老先生详细辨证:除腹痛便血,患者舌苔薄白,脉弦紧而涩——弦紧为寒,涩为瘀,病机属寒凝血滞(寒邪阻滞大肠气血,血行不畅致出血、疼痛)。

遂用炒灵脂30克、生灵脂30克、红糖30克。五灵脂能活血散瘀、止痛止血,性温可祛寒;红糖温养气血。

三药合用,既温散大肠寒邪,又活血消瘀止血。患者服1剂,腹痛、便血即止;继服10剂,所有症状消失,后续未再复发。

逻辑关键:透过表象抓寒凝瘀阻本质,选药精准直击病机。

长期便血、术后复发,易被误认为虚或热,但脉证揭示寒瘀才是核心。五灵脂与红糖的组合,看似简单,却精准针对寒凝导致血行瘀滞、血不循经而出血的病理,故而速效且根治。

四、中医治疗痔疮的核心逻辑

这三则医案,共同诠释了中医治疗痔疮(乃至所有疾病)的深层思维:

1. 辨证是核心,而非辨病:不被痔疮的病名限制,而是细辨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湿热(如火毒、湿热、寒凝瘀滞)。唯有抓住核心病机,才能选对治法。

2. 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痔疮虽在肛门局部,却源于整体脏腑(大肠)的气血、湿热失调。

因此,或局部给药(案例一),或整体调治(案例二、三),都需兼顾局部病位与整体病机。

3. 灵活变通,不拘成法成方:既可以创新给药方式(如案例一的栓剂),也可以移用经方(如案例二的古方新用),甚至选用看似非痔疮专药的小方(如案例三的五灵脂配红糖)——只要契合病机,便是好法好方。

4. 紧扣病机,效专力宏:无论方法如何变化,核心是药物/疗法直接针对病因病理。

如火毒用清热药、湿热用化湿活血药、寒瘀用温通活血药,让治疗直击要害,故而能快速见效、减少复发。

简言之,中医治痔疮,治的不是痔疮这个病名,而是患者体内失衡的病机。这正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中医能以简方治愈疑难反复病症的关键。

0 阅读:33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