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年,朱棣北征归来时,宠妃权氏暴毙。朱棣大怒,认为权氏是被人毒杀,在宫中大

帝王八卦 2025-08-21 10:37:38

1410年,朱棣北征归来时,宠妃权氏暴毙。朱棣大怒,认为权氏是被人毒杀,在宫中大行杀戮,有宫女在临死前大骂朱棣,这让朱棣更为恼火,一声令下,数千宫女无辜被杀。 两年前,朝鲜应明廷要求选派贡女,权氏凭借绝世容颜与过人才艺脱颖而出,当她与其他四位朝鲜女子一同抵达北京时,在后宫引起轰动。 朱棣对权氏的宠爱几乎到了专房的地步,这位从靖难之役走来的帝王,内心深处始终藏着难以言说的孤独。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再未立后,直到权氏的出现填补了情感空缺。 朱棣每次出征或巡视,都命权氏随行侍奉,甚至在批阅奏折时也允许她在侧弹奏琵琶。 宫中称权氏为 “权贤妃”,虽未封后,却享受着等同皇后的待遇。 这种异乎寻常的恩宠,自然引发了后宫的暗流涌动。当时宫中还有两位朝鲜女子同样受到眷顾:一位是与权氏同批入宫的任氏,另一位是稍晚入宫的吕氏。其中任氏因容貌酷似权氏,也曾短暂获得朱棣的关注,但始终未能撼动权氏的地位。而来自朝鲜济州岛的吕氏,则因性情泼辣、心机深沉,在后宫中树敌颇多,她对权氏的嫉妒是毫不掩饰。 1410年正月,朱棣亲率大军北伐蒙古鞑靼部,临行前,他让权氏随驾同行。 明军在斡难河大败鞑靼,之后在班师回朝途中,权氏却突然重病而死。 朱棣难掩悲痛,回到北京后下令辍朝三日。 悲伤很快被怀疑取代。有宫女向朱棣告密,称吕氏此前因争风吃醋,多次与权氏发生过激烈争执。 朱棣在震怒之下,认为自己的爱妃是被人毒杀的,未及细查,便下令将吕氏及其身边宫女全部逮捕。 在严刑拷打下,吕氏身边的宫女很快 “招供”,称吕氏因嫉妒权氏受宠,在汤药中下毒。尽管吕氏本人百般辩解,但盛怒的朱棣根本不予理会。 最终,吕氏被处以极其残酷的 “烙铁之刑”,活活烙死,其亲属也被牵连处死, 处死吕氏后,朱棣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派人对后宫进行全面调查,凡是与吕氏有过接触的宫女、太监都被列为审查对象,一时间紫禁城人人自危。 这场最初针对所谓 “毒杀案” 的调查,逐渐演变成一场失控的清洗。 调查过程中,一些原本与权氏之死无关的后宫秘闻被牵扯出来。有宫女供认,部分妃嫔为争宠曾使用巫蛊之术,还有人私藏利刃意图不轨。 这些供述让朱棣更加震怒,他认为后宫已经滋生奸邪,必须彻底整顿。于是,调查范围不断扩大,从妃嫔到宫女,从太监到杂役,甚至连宫中的厨师、裁缝都未能幸免。 几个月来,宫中几乎每天都有人被处死。朱棣陷入了一种偏执状态,他下令将所有 “涉案人员” 集中关押在西华门外的诏狱,亲自审讯重要人犯,常常因微小的疑点就下令处死嫌疑人。 就在这场血色清洗持续近两年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天,一批即将被处死的宫女在将被押走时,突然有位年约二十的宫女挣脱枷锁,冲到朱棣面前大声怒骂。 这位宫女指着朱棣怒斥:“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意思是 “你自己阳衰无子,我们才与年轻太监私通,这有什么罪过?” 紧接着,宫女又说:“权妃实非吕美人所害,乃陛下轻信谗言,枉杀无辜!”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朱棣脸上。 原来,这位宫女曾是权氏的侍女,她亲眼目睹权氏是因急病去世,所谓 “毒杀” 纯属宫中嫉妒者编造的谎言,而吕氏之所以被诬陷,是因为她与另一位朝鲜贡女崔氏素有嫌隙,崔氏买通太监宫女构陷了她。而宫中确实存在宫女与太监 “对食” 的现象,但这与权氏之死本无关联,只是被这场清洗牵连出来。 这番临死前的痛斥彻底点燃了朱棣的怒火。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不仅因为宫女揭露了宫闱秘事,更因为自己可能错杀了人。 但帝王的骄傲不允许朱棣承认错误,反而将所有愤怒都发泄在这些宫女身上。他当即下令:“将所有宫女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据统计,先后被杀的宫女多达两千八百余人。这场始于权妃之死的宫廷惨剧,终于以最惨烈的方式落幕。 权妃之死引发的这场屠杀,成为永乐朝黑暗的一页。但随着时间推移,真相逐渐在历史迷雾中显露出来。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和明朝《明实录》的交叉考证,学者们普遍认为:权妃确实是因病去世,并非被人毒杀;吕氏是被冤枉的,她成为了后宫争斗的牺牲品;而那场最终导致两千多宫女死亡的大屠杀,则完全是朱棣偏执暴怒下的失控行为。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