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

墟史往事 2025-08-21 09:50:11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个娃吧!郭沫若瞟了新娘一眼,依旧转身离开。 郭沫若这人从小就聪明,早年在四川乐山沙湾镇长大,家里有点地主背景,父亲做盐业和药铺生意,母亲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对他要求严。1905年他进乐山高等小学堂,学了算术地理这些新东西,次年去嘉定高等学堂,读梁启超的文章,慢慢对旧礼教不满意。1909年到成都府中学堂,接触英文数学,课外看《饮冰室文集》,对封建习俗越来越反感。 1911年秋,他在成都收到母亲来信,说给他定了亲,对方是乐山苏稽镇张家姑娘张琼华,比他大两岁,生于1890年。张家小康,她读过私塾,能识字写字,母亲说她品性好、门第相当。郭沫若对包办婚姻不乐意,但想想女方有文化,就勉强同意了。1912年正月十五,他回老家办婚礼,郭家院子热闹,亲友来贺,鞭炮响个不停。张琼华裹小脚,下轿时步子慢,郭沫若站在堂前,已经有点不悦,但礼仪还是走完,宾客喝酒到晚。 婚礼后,郭沫若在家里没待几天,就避开张琼华,一个人看书或出门转。第五天,乐山保安团和郭家护卫起了冲突,他借机收拾行李,去码头坐船走了,直奔成都。这事说白了,就是郭沫若对张琼华长相不满意,新婚夜拒绝同房,她拉住他求孩子,他甩手就走。接下来四天,他也不愿多看她一眼,早出晚归,回避到底。张琼华端茶递水,他低头不理。她就这样留下来,照顾公婆,操持家务,把郭沫若的书信证书都收好。公婆劝他回家,他留学日本时很少提她。1916年,他在东京认识护士佐藤富子,两人同居,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哥郭橙坞建议离婚或接张琼华过去,他推说不新不旧,拒绝了。张琼华知道他另有家庭,还是安静侍奉郭家老人。 张琼华留在郭家老宅,日复一日扫院子做饭,侍奉公婆,从不抱怨。她把郭沫若的旧东西收拾进箱子,用布包好锁起来。公婆写信劝郭沫若,他在外回复少,基本不提张琼华。留学日本期间,他跟佐藤富子过日子,生了孩子。大哥写信提方案,他找借口挡回去。张琼华得知这些,仍旧操持家事,洗衣叠被,给郭家亲戚做饭。 1939年郭父病重,郭沫若带于立群回乡,这是27年后第一次见张琼华。她头发白了,他鞠躬说对不起这些年辛苦。她让出房间,每天炖汤给于立群。之后她继续守老宅,1963年去北京想见他,被挡回,只逛了景点就返乐山。1978年郭沫若去世,家人瞒着她,次年郭女儿来访,拉手叫母亲,她泪流不止。1980年6月,她在老宅离世,枕下有1912年婚书,柜里放着没动的嫁衣。郭沫若在《黑猫》里说这婚是一生憾事。 其实这故事挺扎心的,郭沫若年轻时追求新思想,反对旧婚姻,但对张琼华的态度,就显得自私。他结婚五天就走,扔下她一个人守着空房子68年。她无儿无女,却一直践行嫁夫从夫的旧规矩。郭沫若在外头跟别人生孩子,她在家侍奉公婆,从没闹过。这反映旧时代女人地位低,婚姻就是枷锁。郭沫若后来道歉,但弥补不了她一辈子虚度。想想看,他留学搞文学,她在家操劳,这对比多讽刺。张琼华识字有文化,本可以有更好生活,却被包办婚姻绑住。郭沫若的遗憾写在书里,可对她来说,遗憾是实打实的孤独。 说实话,郭沫若这人学问大,但处理婚姻太不负责。婚后他回避同房,四天不看张琼华一眼,第五天借冲突跑路。这不是一时冲动,是对旧习的叛逆,却伤害无辜。张琼华拉住他求孩子,他瞟一眼就走,这举动冷酷。她留下来,珍藏他的东西,公婆劝他,他不理。跟佐藤富子生孩子时,大哥提离婚,他搪塞过去。张琼华知道后,还继续照顾郭家。1939年他回乡鞠躬道歉,她让房炖汤,没怨言。1963年进京被拒,只游北京就回。郭沫若死后瞒她,女儿叫母亲,她才哭。这女人太隐忍,郭沫若的憾事只是书上几句,她的一生全搭进去了。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