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25日,李克农吃完午餐后,自感头昏,便想出去透透空气,刚迈出门槛,便觉得天旋地转,支撑不住,一只手抓住走廊的圆柱子,顿觉浑身无力,一头摔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那1957年到底发生了啥?简单说,就是一次极其凶险的脑溢血,人是抢救回来了,但身体算是垮了大半。所以,标题里那个天旋地地的瞬间,不是他人生的句号,而是他生命最后五年里,那场漫长而痛苦告别的开始。 李克农这一辈子,活得就像一部谍战剧,而且是那种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的高能剧。他干的活,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刀尖上跳舞。这样的人,他的离去自然会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猜测、阴谋论满天飞。他儿子李伦后来都烦了,公开说过好几次:“我父亲是病逝的,别瞎传了!” 但人心就是这样,越是辟谣,有些人越觉得里头有事儿。其实啊,哪有那么多惊天阴谋,有时候,最朴素的真相,才最戳心窝子。 咱把时间往前倒倒,李克农这个人,你把他扔人堆里,真不一定能找出来。戴个眼镜,文质彬彬,说话慢条斯理。当年他在国民党的地盘里潜伏,徐恩曾都觉得这小伙子挺老实,能干活,是个好苗子。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老实人”,把国民党的老底都快捅穿了。 最险的一次,就是1931年。顾顺章,当时咱们这边负责特科的大佬,在武汉被抓,当场就叛变了。这哥们知道咱们中央机关在哪,领导人住址在哪,联络方式是啥,他要是全招了,那上海的地下组织就得被人一锅端,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真得重写。千钧一发之际,是李克农和他的战友钱壮飞、胡底,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龙潭三杰”,把这个要命的情报给截了下来。 那天晚上,钱壮飞拿到顾顺章叛变的电报,连夜通知李克农。李克农不敢耽搁,想方设法找到了陈赓,再由陈赓火速报告给周恩来。等国民党特务拿着名单去抓人时,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中央领导早就安全转移了。周总理后来感慨,说要是没有他们仨,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这是多大的功劳?这哪是送情报,这简直是在阎王爷手里抢人。 这种事,干一次就够吹一辈子了,但对李克农来说,这只是他职业生涯的常规操作。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他代表我党去跟国民党谈判。蒋介石那边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想在物资、编制上卡脖子。李克农呢,不跟你硬碰硬,就拉着他们喝茶、聊天,在饭桌上、牌局里,把事儿给办了。他能从对方一句不经意的话里,听出背后的算盘,然后见招拆招。美国记者斯诺写他,说这个戴眼镜的中国谈判代表,总能在谈笑风生间,让对手的拳头打在棉花上。 他不是没失手过。“皖南事变”前,他领导的情报系统提前搞到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但因为通讯条件太差,情报晚了几个小时才送到,新四军的数千将士最后没能跑出来。干他们这行的,心脏都得是铁打的。胜利了不能声张,失败了得自己扛。 到了朝鲜战争。那时候李克农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哮喘病得厉害,苏联专家都说他必须马上休息,不然命不久矣。但毛主席一封电报:“朝鲜前线的谈判,需要一个能吵赢美国人的人。”彭德怀也急了,说情报跟不上,仗没法打。他能怎么办?只能带着氧气瓶就上了前线。 板门店的谈判桌,就是另一个战场。美国人一开始牛气冲天,觉得在战场上拿不到的,可以在谈判桌上拿回来。李克本农领着团队,跟他们一寸一寸地磨。美军谈判代表回忆录里都写,说中方那个不停咳嗽的代表,总能在你觉得稳操胜券的时候,扔出一份你根本没想到的证据,直接把你噎死。 那两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朝鲜那边的气候,他的哮喘和高血压越来越严重。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夜,他直接咳血昏倒在谈判桌上。医生翻他的工作记录,发现他已经连续工作超过48个小时。 可以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是他用命换来的。 战争结束了,但他停不下来。回国后,他负责整合全国的情报系统,当了中央调查部的部长。那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台湾海峡也不太平,他每天要处理的情报堆积如山。办公室里常备三样东西:氧气罐、止痛药、加密电报机。 1957年,他在军委大楼下楼梯,突然脑溢血发作,一头栽了下去,脑袋磕在水泥地上。这次虽然救回来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记忆力衰退,说话也说不清楚了。这对一个搞情报工作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没闲着。身体稍微好点,就又开始工作。1961年,他妻子赵瑛病重去世,给他又一记重创。据他儿子李伦回忆,母亲临终时,父亲还在开会,等他赶到医院,人已经走了。他站在病床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1962年2月9日,他在北京协和医院,一边看着有关东南沿海情报的报告,一边等着开会,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他不是死于某一个病,他是活活累死的,是身体所有器官的集体罢工。 他的牺牲,不是瞬间的,而是漫长的、持续的、一点点燃烧自己直到油尽灯枯的过程。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