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总理在个人社交账号配图发文称,他非常高兴会见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认为自202

天天纪闻 2025-08-20 10:18:15

莫迪总理在个人社交账号配图发文称,他非常高兴会见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认为自2024年中印喀山峰会至今,中印关系是“在尊重彼此利益和关切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很期待到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他还强调,中印关系的“稳定、可预测、建设性”,将为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莫迪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对中印关系的积极看法,背后其实藏着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现实考量。2024年10月喀山峰会后,中印关系确实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这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六点共识密不可分。   当时双方同意恢复边境巡逻、推动跨境贸易和人员往来,这些举措为后续关系改善奠定了基础。但真正让莫迪转变态度的,还是美国在2025年8月突然加征的50%关税,这一记“组合拳”直接打在了印度经济的软肋上。   事情得从今年2月莫迪访美说起。当时印度为了讨好特朗普,不仅同意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F-35战斗机和民用核能技术,还承诺降低对美农产品关税,甚至提出启动秋季贸易谈判。   莫迪本以为这样的示好能换来美国的“网开一面”,毕竟过去几年印度一直被视为“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可谁也没想到,特朗普政府在8月6日突然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再加征25%关税,加上之前的25%,总税率瞬间飙升至50%。这意味着印度的纺织品、仿制药、汽车零部件等核心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将翻倍,竞争力几乎被腰斩。   更让印度民众心寒的是,美国这次加税完全不顾及印度农民的死活。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和棉花出口国之一,农民本就因为国内农业改革抗议闹得沸沸扬扬,美国的关税让他们的农产品出口量暴跌,价格也跟着跳水。   不少印度媒体悲愤地说,特朗普政府“用关税大棒砸烂了印度农民的饭碗”。曾经把美国视为“发展榜样”的印度民众,这才发现所谓的“战略伙伴”在利益面前根本靠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莫迪不得不重新审视印度的外交策略。他意识到,单纯依赖美国不仅无法解决经济困境,反而会让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失去话语权。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印度的邻国,此时释放的合作信号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当王毅外长在8月18日到访印度时,莫迪抓住机会高调表态,强调中印关系的稳定对地区和平的重要性。两人会面后达成的10项成果,包括恢复直航、放宽商务签证、扩大经贸合作等,都是印度在经济压力下的务实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特别提到期待参加9月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这并非偶然,因为上合组织作为中印共同参与的多边平台,恰好能为印度提供一个平衡美国压力的支点。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印度需要通过多边合作来提升自身影响力,而中国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正推动成员国在安全、经贸、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   不过,中印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边境争端依然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老难题”,虽然双方同意加强常态化管控,但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   此外,印度国内仍有部分势力对中国持怀疑态度,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影响其“战略自主”。但在现实压力面前,这些声音暂时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所掩盖。   从更深层次看,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成了中印关系回暖的“催化剂”。当特朗普政府试图用经济手段迫使印度选边站队时,却意外地把印度推向了中国的合作阵营。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再次暴露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而印度通过与中国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互动,不仅能缓解外部压力,还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正如莫迪在社交媒体上所说,中印关系的稳定“将为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这句话背后,既有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也暗含着印度试图在大国博弈中走出一条自主道路的决心。   总的来说,莫迪的表态是印度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一次战略调整。美国的关税大棒让印度看清了“盟友”的真实面目,而中国释放的合作善意则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中印之间仍存在分歧,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两国选择以务实态度推动关系发展,既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国际秩序稳定的贡献。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16

用户15xxx16

2
2025-08-20 11:17

尽管刚买的飞机被打了,但我们不能笑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