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19 20:11:24

1402 年,37 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油花溅起的声响里,混着太监们惊恐的尖叫。有人想拿铁叉把他的尸身翻过来,让脸朝着朱棣所在的宫殿,油锅却 “轰” 地炸开,热油烫得众人连连后退 —— 那具焦黑的躯体,依旧背对着皇权所在的方向。 在南京城聚宝门外,一口巨大的油锅架在刑场中央。 而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这位曾让燕王朱棣在济南城下铩羽而归的硬汉,此刻被剥去官服,身着单衣,双手反缚。 朱棣端坐高台,他要亲眼见证这个顽固“逆臣”的最终毁灭。 武士们将铁铉抬起,随后猛地投入那沸腾的油锅! 瞬间,滚油四溅,围观太监们发出惊恐的尖叫。 铁铉的悲剧,根植于明初那场撼动国本的“靖难之役”。 他本名鼎石,河南邓州人,色目人后裔却深沐汉风,以才学德行闻名。 洪武年间,他入国子监苦读,因秉公断案、刚直不阿,深得朱元璋赏识,亲赐“鼎石”之名。 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锐意削藩,激怒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 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决定起兵南下。 建文朝廷仓促应战,却连遭败绩。 1400年,当朱棣大军势如破竹,兵临济南城下时,这座山东重镇成为拱卫南京的最后屏障。 时任山东参政、负责督运粮草的铁铉,眼见山河破碎,毅然挺身而出,弃文从武,担起了守城重任。 他散尽家财,誓言与城共存亡。 济南保卫战,成为铁铉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他忠义气节的集中体现。 面对朱棣六万猛攻,铁铉展现出非凡的智勇。 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箭矢用尽则投瓦砾,硬生生顶住了燕军潮水般的攻势。 当朱棣决黄河水欲淹济南时,铁铉将计就计,上演了一出“诈降计”。 他遣城中老者持降书出城,言辞恳切,诱使朱棣单骑近城受降。 待朱棣靠近城门,千斤铁闸轰然坠落! 若非朱棣命大,几乎当场毙命。 此计虽功败垂成,却极大震慑了燕军。 随后,当朱棣调来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欲轰塌城墙时,铁铉命人在城头竖起十余面“太祖高皇帝之位”的神主牌。 朱棣在阵前望见父亲朱元璋的牌位,投鼠忌器,终不敢下令开炮。 铁铉凭借智谋与胆识,硬是拖住了朱棣南下的步伐,为建文朝廷赢得了喘息之机,被加封为兵部尚书。 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402年,朱棣绕过山东,直捣南京。 由于金川门失守,建文帝不知所踪。 随后,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 新帝一即位,便迫不及待地清算“建文旧臣”,首当其冲的便是让他颜面尽失、恨之入骨的铁铉。 铁铉在淮南被俘,押解南京途中,沿途百姓设香案哭送。 奉天殿上,朱棣欲令铁铉跪拜称臣,以彰新朝威仪。 铁铉却昂首挺胸,背对龙椅,任武士如何强按,誓不向篡位者低头。 朱棣恼羞成怒,下令施以凌迟。 在刑场上,刽子手用利刃,一刀刀割下皮肉,铁铉却始终怒目圆睁,痛斥朱棣为“篡逆”。 当自己的耳朵被割下煮熟强行塞入口中时,他竟将血肉啐向丹陛,刚烈之气令观者无不悚然。 三日酷刑,铁铉骂声不绝,直至最后一刀剜心,方气绝身亡。 朱棣还是不解恨,竟下令将残躯投入滚烫油锅烹炸。 于是,便有了油锅中的铁铉,以焦黑的脊梁,完成了对强权最后的、也是最彻底的蔑视。 铁铉的殉难,并未终结朱棣的暴戾。 他妻杨氏被没入教坊司为妓,受尽凌辱,最终撞柱而亡。 儿子悉数发配辽东矿场,在非人的折磨中相继死去。 年仅四岁的幼女亦被投入青楼,命运凄惨。 朱棣意图以株连九族的酷烈手段,彻底抹杀铁铉的存在,震慑天下。 然而,公道自在人心。 铁铉宁死不屈的忠烈气节,早已深植于百姓心中。 死后不久,山东各地便悄然建起“铁公祠”,百姓自发祭奠这位保境安民的忠臣。 朱棣虽知,却无可奈何。 直至其孙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朝廷才在济南大明湖畔正式敕建铁公祠,碑刻“忠烈千秋”,算是迟来的、对历史公道的微弱承认。 主要信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铁公祠丨一日忠魂万古祠 明湖烟雨柳丝丝;《明史》)#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永不言败傲苍穹

永不言败傲苍穹

永不言败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