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湖南才女周诒端公开招婿。她出了7副对联,难倒众多求婚才子。20岁的乡下穷小子左宗棠被同学怂恿着去打擂,没想到成了入赘女婿。 湖南湘阴城,周家大宅门前人头攒动,热闹得跟赶大集似的。 大户周家贴出告示,要给才女周诒端招婿。 规矩就一条,对得上她亲手出的七副对联! 这周家可不是一般人家,门口立着皇上御赐的石碑。 周家大小姐周诒端,模样周正不说,肚子里的墨水比湘江水还深。 这对联功夫,刁钻得很。 前两年就有个举人老爷栽在她一句“鸿是江边鸟”上,对了个“蚕为天下虫”,被她嫌“忒俗气”,婚事直接黄了。 这回七副对子往红纸上一贴,看热闹的、想攀高枝的秀才举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可没一个能囫囵个儿对下来的。 富家公子哥骑着高头大马过来,瞅见头一副“胸藏万卷凭吞吐”,张嘴就来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结果周家丫鬟出来传话:“小姐说了,太现成,没嚼头!” 臊得公子哥脸跟红布似的,打马就溜了。 就在这当口,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袖口还打着补丁青布长衫的乡下穷小子,被同窗胡林翼生拉硬拽挤到了人前。 这小子就是左宗棠,刚满二十,在长沙城南书院念书。 爹是个穷秀才,早没了,一大家子人指着几亩薄田过活。 左宗棠打小就机灵,四岁跟着爷爷认字,听哥哥背书就能记住,脑子活泛得很。 爷爷带他上山捡毛栗子,回来他分成五份,哥哥姐姐都有,自己一个不留,爷爷直夸他不贪心懂礼让,将来准有出息。 五岁那年生病,家里请了个化缘和尚瞧病,和尚摸着他小手说这是只“定国安邦的大手”。 六十往后要当大官,带兵打仗。 这话传开,家里更把他当顶梁柱供着。 可惜到十九岁,家里亲人大多没了,只剩二哥左宗植。 兄弟俩一合计,到长沙闯荡。 左宗棠本不想凑这热闹,架不住同窗起哄,被硬推到了周府门前。 周家老太太隔着屏风先相人。 她瞅见左宗棠,可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心里先有了几分欢喜。 屏风后头的周诒端远远瞧着,也觉得这年轻人气质板正,不像那起子浮浪子弟。 招亲正式开始,周大小姐出对子。 头一副下联“凤凰遍体文章”刚出来,左宗棠张口就接“螃蟹一身甲胄”,对得又快又巧。 第二副“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他对得工整。 第三副上联“鸿是江边鸟”,他立马接“蚕为天下虫”。 就这么着,七副对子,他一路对下来。 屏风后头的周诒端听得心里直叫好,忍不住又加试:“鹏翅高飞压风云于万里”。 左宗棠心领神会,朗声对道:“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 这下可好,满堂喝彩! 谁也想不到,这七副刁钻对子,竟让一个乡下穷小子给囫囵吞枣全对上了! 招亲的大彩头,就这么意外地落到了左宗棠头上。 第二年,二十岁的左宗棠就“嫁”进了周家,当了上门女婿。 搁那时候,入赘是件抬不起头的事,街坊邻居少不了背后嚼舌根。 可周家厚道,半点没瞧不起他。 周诒端持家有道,夫妻俩举案齐眉。 周家不光给他腾出书房让他安心读书,还鼎力支持他求取功名。 左宗棠后来三次进京赶考,盘缠路费都是周诒端想法子张罗,连自己的嫁妆银子都贴补进去。 可惜时运不济,三次都名落孙山。 周诒端从没半句埋怨,反倒写诗安慰鼓励他。 左宗棠心里憋着股劲,日夜苦读,钻研经世致用之学。 他写《燕台杂记》,里头全是对西北边防的见解,周诒端常陪他到深夜,他写策论,她就在旁边研墨,偶尔提点一句“这里不妨引《孙子兵法》”,总能说到点子上。 有回左宗棠为入赘的事心里憋闷,喝起了闷酒。 周诒端递过一杯热茶,温言开导。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左宗棠豁然开朗。 他不再纠结,白天跟着岳家处理些地方事务积累经验,晚上就与周诒端纵论天下大势。 同窗胡林翼来看他,见他过得滋润,打趣他走了桃花运还捡了个智囊。 多年后,左宗棠果然应了那和尚的话,年过六十官至总督,封侯拜爵,带兵出征,收复新疆,成了响当当的人物。 他总爱说,这辈子最对的事就是当年敢去对那七副对子,最得劲的是娶了诒端。 可惜天不遂人愿,周诒端五十九岁那年病逝,离丈夫功成名就只差一步,没能亲眼看到最风光的时候。 1870年,左宗棠正在陕甘领兵,突闻夫人病逝的噩耗,五十多岁的硬汉捶胸顿足,哭得昏天黑地,那份痛,锥心刺骨。 周诒端去世后,左宗棠在她的墓碑上题下“知己一人,足以慰平生”。 有人说他傻,放着高门贵女不娶,偏去入赘。 可只有左宗棠自己心里门清,当年那七副对子,对出的不光是姻缘,更是两个灵魂的投契。 她懂他的鸿鹄志,他惜她的蕙质兰心。 主要信源:(《清史稿·左宗棠传》及《周诒端诗集》整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破了戒的和尚”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