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两千年来,中国从未侵略日本,而日本却多次侵略中国! 就拿鉴真和尚来说,六次东渡才到日本,带去的是佛经、医药、建筑技术,不是刀枪剑戟。日本的遣唐使一批批来长安,学的是制度、文化,中国从来没想着要在他们那儿捞点什么好处。 咱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唐朝,那时候日本派了十几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从汉字、茶道到建筑、服饰,全方位“抄作业”。那时候的中国是妥妥的文化输出大国,可从来没想着去占日本一寸土地。反观日本,从明朝的倭寇之乱开始,就不断在东亚搞事情。 到了近代,日本的野心彻底暴露。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用从中国学去的技术反过来打老师,逼着清政府签了《马关条约》,割走台湾不说,还狮子大开口要了2亿两白银赔款。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四年的财政收入,直接喂肥了他们的军工产业。 紧接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自己炸了铁路却栽赃给中国军队,然后以此为借口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细菌实验、强征“慰安妇”,这些暴行铁证如山,连国际社会都看不下去。 可就是这样的历史,日本国内总有那么些人想洗白。前阵子日本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公开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还说侵华战争是日本的“自卫战争”。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连日本有识之士都看不下去。“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就多次呼吁,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否则无法得到亚洲邻国的原谅。 更让人愤慨的是,日本教科书居然把“侵略华北”改成“进出华北”,把强征劳工写成“参与”,这种对下一代的洗脑教育,简直是在给历史伤口撒盐。 但咱们中国呢,哪怕历史上有这么深的伤痛,还是选择用善意化解分歧。就说无锡和日本的合作吧,从1986年第一家日资企业落地,到2024年无锡与日本进出口总额达92.7亿美元,累计投资企业1291家,总额超160亿美元。 去年无锡在大阪世博会搞了个“无锡日”活动,不仅展示了太湖文化,还和日本企业签了6个合作项目,其中宜兴北海封头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直接新增年产值5500万元。这种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基于双方利益的共赢。 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也是诚意满满。今年7月在东京举办的“中华文化大乐园”,11位重庆名师教日本孩子武术、书法、剪纸,300多个家庭参与。还有8月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的“狂狷与禅墨”书画展,中国画家黄菊和日本书道家杭迫柏树的作品同框,用艺术对话打破隔阂。 这些活动都是在告诉日本民众,我们愿意放下仇恨,但前提是你们得先承认历史。 可日本某些政客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去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虽然没亲自参拜靖国神社,但还是供奉了祭品,两位内阁大臣更是直接去拜鬼。 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中韩等受害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当时就表态,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否则别想得到亚洲邻国的信任。连韩国总统尹锡悦都忍不住批评,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是在破坏东亚的和平稳定。 更让人无语的是,日本一边否认历史,一边还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他们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试图在半导体、稀土等领域围堵中国。但现实很打脸,中日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反而越来越紧密。 2025年5月,第四次中日工业副部级磋商在东京举行,双方就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这事儿说明,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绝不含糊。回到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就是不能碰的红线。如果日本继续在教科书、靖国神社这些问题上玩火,那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只会越来越脆弱。 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日本要是真有诚意改善关系,就应该学学德国。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的一跪,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日本要是能像德国那样彻底反省历史,和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度合作,不仅能带动自身经济发展,还能为亚洲的稳定做出贡献。 最后咱得说,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试图篡改历史的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愿意和日本开展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但前提是日本必须正视过去,否则一切免谈。 正如王毅外长所说,战后80年的重要节点,日本又一次面临历史之问、道义之问。是选择继续背着历史包袱,还是轻装上阵走向未来,日本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日本有几个人反对战争?转自平原公子电影《南京照相馆》中,伊藤这个人一开场其
【18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