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2万步卒和1万蒙古马队对阵5000英法联军,清军六倍于敌,却仅令敌阵亡5人,自己却在损失一千多人的情况下全军溃散,实在是可悲。 僧格林沁这个人,出生在1811年的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家谱能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弟弟。他的早年不算太突出,父亲是四等台吉,叔叔索特纳木多布斋娶了仁宗公主,没儿子,就把他过继过去,继承了科尔沁郡王位。这步棋让他从草原部落一步跨进清廷圈子,道光年间开始管蒙古事务,逐步混进京城高层。 咸丰帝上台后,他运气不错,升了御前大臣,负责京师防务。1853年太平军北伐军打到京畿外围,咸丰帝急了,派他率蒙古骑兵出马。他在怀柔和密云设伏,断了太平军的粮道,然后分小队反复突袭。太平军缺粮后乱了阵脚,他从侧翼包抄,歼灭了主力林凤祥部,还活捉李开芳。这仗打得他名声大噪,清廷赏他郡王衔,加骑都尉世职。后来他又去河南安徽追太平军残部,靠骑兵在平原上追杀,建了不少功。 咸丰九年,大沽口战役,他督师击退英法舰队,那次清军炮台火力猛,敌船被轰得冒烟倾斜,他巡视督促,算是对外战绩的一笔。但他的经验主要在对付国内起义军,用冷兵器和骑兵战术,对洋人的火器不太懂。到咸丰十年,他统华北防务,带满蒙精锐,自信心爆棚,却忽略了敌方火力优势,在战略上显得保守又自负。 八里桥之战发生在1860年9月21日,地点在通州东南。僧格林沁集结两万绿营步兵和一万蒙古骑兵,布防从张家湾到八里桥一线。英法联军大约五千人,由格兰特和蒙托邦率领,从张家湾推进。他们带了来复枪、阿姆斯特朗炮和火箭发射器。战斗从早上打起,联军炮兵先轰,清军步兵射箭但射程不够。 僧格林沁见联军队形拉长,就命蒙古骑兵分波冲锋。骑手们冲到百米外,联军步枪齐射,马匹中弹乱窜,骑士坠地。炮弹爆炸,火箭击中马群,马队慌了。骑兵没练过抗炮火,马匹四散撞自家步兵。步兵上前援护,也被枪炮扫倒。僧格林沁试着重组,继续冲,但阿姆斯特朗炮精准打击,阵线崩了。联军推进虽慢,补给线长弹药耗,但清军没顶住,骑兵溃退带崩步兵,全线撤退。战场丢下千余尸体和几十门炮,联军只亡五人。 这场败仗,根子在僧格林沁轻敌。他以为骑兵白天猛冲就能赢,没想到敌火力这么猛。清军人数多,但战术老套,不知彼不知己。联军孤军深入,后勤难,但清军一溃就没机会反扑。战后联军没追,在通州停半月等补给,这本是清军喘息时,但他们已散了。 败仗后,清廷慌了神,咸丰帝带后妃逃到热河。联军十月初进北京,法军先翻墙,英军跟上,焚烧圆明园报复。清廷让恭亲王奕䜣签北京条约,赔八百万两银,开放天津等口岸,割九龙司。列强势力深入内地,清朝国力大伤。 僧格林沁虽败,只被夺亲王衔,继续带兵,转去镇压捻军。在山东河南,他追捻军游击队,设伏常扑空,捻军分股流动避主力。咸丰十一年后,他收复些地盘,但捻军机动强。同治四年四月,他追到山东曹州高楼寨,中张宗禹埋伏。亲兵突入,两侧敌杀出,他中箭坠马,被乱军砍杀。清廷追赠太师,复亲王衔,但他的死让清军对捻军控制弱了,战事拖几年。
1923年7月16日,溥仪下令将1000名太监赶出紫禁城,并严令搜查不许他们夹带
【24评论】【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