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渡之战后,僧格林沁就从未能打赢新捻军,遭遇5连败。新捻军突然变强的背后,是注

史海奇报屋 2025-08-18 12:01:50

黑石渡之战后,僧格林沁就从未能打赢新捻军,遭遇5连败。新捻军突然变强的背后,是注入了太平军血液,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1863年,僧格林沁擒拿张乐行,将其凌迟处死,捻军陷入低谷。1864年12月,黑石渡之战,捻军分崩离析,张宗禹、任化邦、李允、牛宏升逃到淮北。 11年时间,僧格林沁可谓风光无限,只是偶尔有小挫折而已。捻军到处袭击清军,小规模获胜也不少,却没有赢得一场像样的胜利。 转折点出现在黑石渡之战后。从1864年12月黑石渡之战到1865年5月高楼寨之战,僧格林沁从高光时刻到阵亡沙场,时间不过6个月。 黑石渡之战后,新捻军与八旗又接连进行5次激战,分别是襄阳之战、邓州之战、鲁山之战、鄢陵之战、高楼寨之战,八旗都是惨败。 抛开熟悉的高楼寨之战不说,邓州之战僧格林沁就三路惨败,八旗毫无招架之力。僧格林沁兵败之后,逃入邓州城内躲避。 如果不是新捻军攻坚作战水平差,僧格林沁在邓州就全军覆没,高楼寨的坟场提前出现。 那么,为何新捻军变得这么厉害呢?此前一直被八旗吊打,僧格林沁到处追击捻军,而张乐行、张宗禹、任化邦这些猛将,也不见有啥精彩战斗。 张宗禹、任化邦名震中原,让八旗、湘军、淮军胆战心惊,都是在黑石渡之战后。李鸿章对任化邦评价:项羽第二,当今驾驭骑兵第一人,刘铭传、鲍超都怕他。 新捻军“突然”变强的背后,不是因为清军突然变弱,而是注入了太平天国的血液,经过赖文光的整顿,已经脱胎换骨,不可同日而语。 赖文光,英王陈玉成部将,也是天王洪秀全妻子娘家的堂弟,足智多谋。黑石渡之战后,赖文光突围而出,去淮北找张宗禹、任化邦。 赖文光整顿捻军之前,捻军是什么情况呢?一帮武装流民罢了,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并未脱离生产,而不是一支成建制的武装。 平日当农民,自谋出路,官府欺压太甚,则聚集在一起,自我保护。张乐行口号是“保守雉河集”,目标有限,缺乏远大志向,内部也是一盘散沙。 1856年,李秀成拉拢捻军,张乐行同意接受太平天国册封,打着太平天国旗帜作战。陈玉成在西线作战,捻军经常配合。 打着太平天国旗帜,也只是配合作战而已,捻军内部的建设并没发生变化。如此,捻军就是一支装备低劣,缺乏远大志向,组织涣散的武装流民,连天地会都不如。 黑石渡之战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捻军为了支持陈得才远征,被僧格林沁打得灰头土脸,被迫撤退到淮北,差点全军覆没。 张乐行早已遇难,捻军内部更加复杂,张宗禹跟任化邦之间矛盾很深,堪比当年的李自成与张献忠的,迟早分道扬镳,乃至相互攻杀。 太平天国西北军团覆没,天京也陷落,幼天王遇难,捻军也奄奄一息。如此情况,捻军必须做出整顿,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赖文光带来的兵力不多,不过4000余人而已,随后邱远才、范汝增、唐日荣等太平军将领赶来参加,太平军增加到六千余人。 张宗禹、任化邦、李允、牛宏升、张禹爵的捻军总计三万余人,数量上比太平军多,但内部矛盾尖锐,派系林立。 捻军内部矛盾多,而赖文光“法理”优势明显,毕竟太平天国是天下起义军的盟主,且任化邦绝对支持赖文光。如此,赖文光负责整顿太平军、捻军,打造一支新的军队,称新捻军或新太平军。 整顿过后的新捻军,以骑兵为主,以复兴太平天国为目标,采取大范围机动作战,寻找合适的战机歼灭清军。 组织方面,捻军全部接受太平天国册封,职官系统与金田起义初期的太平天国类似,凝聚力提高了几个档次,不再是一盘散沙。 组织力强,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故而面对八旗战无不胜。僧格林沁遭遇5连败,直到在高楼寨全军覆没,此时距离八旗高光时刻的黑石渡之战不过半年而已。 1865年5月高楼寨之战,八旗全军覆没,僧格林沁被小兵张皮绠处死。此时,新捻军达到了新的高度,可惜张乐行、任化邦之间的矛盾,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 中牟分军,虽说是为了分散压力,也是内部矛盾的表现。中牟分军之后,张宗禹西捻军,赖文光、任化邦东捻军,都取得不少胜利,湘军、淮军灰头土脸,成建制被消灭的次数并不少。 但是,分军作战的弊端也很大。新捻军总计才三万余人,且缺乏固定根据地,经不起惨败。想要取得胜利,新捻军必须在野战中打垮清军主力,然后建立根据地。 1866年的入川之战,东捻军几乎是压着湘军、淮军吊打,但毕竟孤军奋战,在关键的尹隆河之战惨败,无缘入川。 试想,如果新捻军不分兵,张宗禹投入湖北战场,情况又会如何呢?赖文光、任化邦包围淮军主力刘铭传部,鲍超突然杀来围攻新捻军,张宗禹又乘势进攻鲍超,场面一定很精彩。 新捻军分兵,双方兵力都不足,东捻军与西捻军各自不足两万。集中优势兵力,方能各个击破,兵力分散,则难以实现目标,后继无力。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