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疯了!”山东济宁,男子从9岁跟着舅舅学习抓蛐蛐,如今抓了30多年,一个蛐蛐季

云景史纪 2025-08-16 10:06:07

“挣疯了!”山东济宁,男子从9岁跟着舅舅学习抓蛐蛐,如今抓了30多年,一个蛐蛐季能挣5万多块,最贵的一直能卖到1万多块,网友:刚抓了爬叉,又想骗我抓蛐蛐?

据大象新闻8月15日的报道,在山东济宁的田间地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手艺人,他们昼伏夜出,靠着一双耳朵在漆黑的庄稼地里寻找会叫的"黄金"。

男子就是其中一员,从9岁跟着舅舅学艺开始,这门手艺他已经干了三十多年。

每年立秋过后,他的生物钟就自动调成了夜班模式,晚上七八点钟出门,背着竹筒和手电筒,一走就是一整夜,三万步是最基本的,有时候为了追一只叫声特别响亮的蟋蟀,能在田埂上来回走上十几里地。

他说这活儿全靠耳朵,好蟋蟀的叫声清亮有力,老手一听就能分辨出来。

这份工作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很深。抓蟋蟀要会看天气,雨后最好抓,但不能是暴雨天,要会选地方,玉米地、花生地最藏好虫,还要懂得手法,下手要快准狠,又不能伤着蟋蟀的腿须。这些都是三十多年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

最让外人吃惊的是这份工作的收入,一个蛐蛐季下来,勤快点能挣五万来块钱,他记得最贵的一只卖了12000元。

但这钱挣得实在不容易。整宿整宿不睡觉是常事,有时候为了守一只好虫,能在潮湿的庄稼地里蹲到天亮。

蚊虫叮咬都是小事,最怕遇到蛇,男子腿上有各种痕迹,都是这些年在地里摸爬滚打留下的。

据说济宁这地方玩蟋蟀的历史能追溯到宋朝,现在虽然玩的人少了,但真正的行家还是肯出大价钱买好虫。

这些年男子也见过形形色色的玩家,有的一掷千金就为听个响,有的专门研究蟋蟀的打斗技巧,他就是单纯喜欢这份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当然还有挣钱了。

现在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像他这样还在坚持的老撬子手已经不多了,也许不是没想过改行,但每到夏天听见地里第一声蟋蟀叫,心里就痒痒,所以这钱也该给人家挣,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年8月15日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云景史纪

云景史纪

欢迎关注!